一所地方高校发展的定力与担当
从高考恢复招收第一批448名新生到在校生近4万,30余万高素质毕业生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成为行业骨干。
“十二五”以来,完成科研项目5000余项,总经费超30亿元;2000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9项,入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两项、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两项。
多个科研团队参与“天眼”工程、大型客机C919、港珠澳大桥、北斗导航卫星、神舟飞船等国家系列重大工程项目核心部件研发……
渤海之滨、燕山脚下的燕山大学,历经“两次搬迁,三次创业”,始终不忘初心,勇担使命。日前,记者走进燕大,探访这所“志在为国铸重器”的地方高校。
“我们和国家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从建校伊始,我们就和国家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每次给青年学生讲校史,燕山大学退休老教授白靖都难掩激动之情。
1958年初,教育部指示哈工大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筹建工学院。9月,哈工大重型机械系及相关专业500名师生成建制奔赴富拉尔基。
“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这是当年学校创业之初的真实写照。“在北疆的寒风里,学院在全校大会上宣布实行半工半读。第一批大学生直接进厂边学习边建校。”说到此处,白靖眼里放出了光。
就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新中国第一所重型机械高校在东北边疆拔地而起。“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一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与‘传家宝’。”校长赵丁选说。
建校后第五年,学校与第一重型机器厂联合攻关,国内最大吨位120MN水压机研制成功,成为新中国机械工业第一次腾飞的起点。
1967年,300MN级模锻水压机又横空出世。“亚洲最大,1973年装备重庆西南铝加工厂,那时被誉为中国工业‘四大国宝’之一啊!”虽然已经说不上来当年刻苦攻关的具体细节,课题组成员、现已92岁的林秀安教授还清楚记得这一“重器”问世时全校师生的兴奋之情。
1997年,学校南迁秦皇岛定名“燕山大学”。2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科研、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2018—2019年度国际高校综合排行榜,燕山大学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65位。工程学、材料学和化学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前不久,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2018年度立项公示名单,30个项目中,燕山大学田永君教授主持申报的“纳米结构超硬材料组织和性能调控与精密成形加工”赫然在列。
“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一样可以攻克”
一场大雨过后,秦皇岛的空气格外清新。
走进位于燕大西校区绿树掩映中的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楼入门处,静静平躺着标注有“山厂60-12HJ”字样的两节黝黑钢轨,俯身观瞧,只见在钢轨两端各四分之一处,有两道亮白的焊接金属接口。
“别小瞧这两节不起眼的钢轨,里面可藏着实现我国铁路提速的一个‘秘密’。”副教授杨志南笑着卖了个关子。
原来,在列车入站和转向节段都会有辙叉,而材质是高锰钢的辙叉与高碳钢材质的钢轨连接处存在缝隙。二者由于材料性能差异大,不易焊接到一起。铁路提速必须实现无缝焊接,否则就会造成重大安全隐患。当年我国决定第一次铁路提速时,全球仅有法国和奥地利掌握这项“卡脖子”技术。
“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一样可以攻克。”没有双休日、不分白天黑夜,经过无数次试验,燕山大学教授张福成生生“啃下了这个硬骨头”!
以张福成为代表的燕大人用骨子里的定力和韧劲儿实现着光荣与梦想:“中国天眼”、大型客机C919、港珠澳大桥、北斗导航卫星等多个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燕大多个科研团队参与核心部件研发;神舟飞船、高铁提速、多功能应急救援车辆、直升机助降系统等国家近年来系列重大科研工程项目,也都凝聚着燕大学人的智慧与汗水;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同样有燕大师生的身影。
据统计,“十二五”以来,燕山大学完成科研项目5000余项,总经费超30亿元。今年初,刘日平教授主持完成“空间碎片与高能粒子探测和防护关键材料及应用”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是自2000年以来燕山大学第19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
如今,该校又相继组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康养产业技术研究院”三个研究院和高压科学、纳米能源材料、特种运载装备三个研究中心,开始了新的战略布局。
“坎坷起伏的发展经历,逐渐造就了‘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燕大精神。”燕山大学党委书记赵险峰说。
“培养知识学习与能力并重的新型人才”
近年来,燕山大学引入国际先进的OBE(成果导向教育)培养模式,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实践实习、学生管理等环节,坚持以未来工程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为指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全球化视野。
“这是一种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年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行之有效。”赵丁选说。
最令赵丁选引以为豪的是,学校代表国家通过了《华盛顿协议》考察。
《华盛顿协议》是国际上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工程教育互认协议之一,加入该协议要经过严格的专家审核。2016年,燕山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两个专业代表国家接受考察。“最终,我校以优异表现打动了考察团专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项重大突破!”2018年6月,教育部公布198所高校共846个工科专业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
多年来,燕山大学毕业生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宽厚的学识基础、扎实的实践动手和创新创业素质广受追捧。
燕大学工处处长蔡星周介绍,近5年,燕山大学本科生在国际和国家级科技竞赛中共获奖374项,其中包括获“挑战杯”特等奖等含金量很高的奖项。“市高开区数百个高新技术企业中,三分之一由燕大师生创办。”学校科技园负责人张典范很是自豪。
据统计,近5年,燕山大学本科毕业生在国防科技、能源、高端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就业的占比40.6%,在雄安新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就业的占比55.5%。如今,燕山大学30余万毕业生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成为各行业骨干和中坚,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