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校信息专题荟萃正文

“2018年学术年会”系列报道|李振陆:加强专业集群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发布:2018-11-28 10:47分享:

本文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振陆教授在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校长论坛上所作的报告,文章根据现场报告内容整理,部分有删减。

个人简介:李振陆,江苏宜兴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学士学位,教授(二级),1982年2月参加工作。现任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为江苏省人民政府第六届省级督学、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三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农村与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届江苏省职业教育农林牧渔类教科研中心组组长。

 李振陆.jpg

农业高职院校专业集群化建设,以品牌、特色专业为龙头,将学校内部的专业组建成专业群或专业集群进行规划建设,推动专业精准定位,优化专业结构,促进资源共享,带动发展专业建设,决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水平,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体现高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

一、农业高职院校加强专业集群建设的时代价值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要求农业高职院校加强专业集群建设,大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战略,让农业现代化得到重视和发展,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

2016年末,全国规模农业经营户398万户,农业经营单位204万个,农业经营单位数量较十年前增长417.4%,东部地区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数量最多,分别占全国的30.0%和33.6%。

农业生产向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要求农业高职院校加强专业集群建设,培养复合型农业技术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为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供人才支撑。

(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求农业高职院校加强专业集群建设,推动农业科技协同创新

作为农业高职院校要适应新变革,加强专业集群建设,促进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机结合,推动不同专业相互沟通、交流和融合,加快专业转型升级,优化科研方向,强化整合资源,实施协同创新和社会服务,为农业新业态、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要求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农业高职院校加强专业集群建设,加快乡村建设管理人才培养

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需要大批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大量现代农业服务、乡村建设和乡村管理方面的人才。农业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涉农优势,大力加强专业集群建设,加快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乡村建设管理人才,不断充实“三农”工作队伍。

二、农业高职院校加强专业集群建设的目标定位

(一)明确目标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宗旨,适应苏南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以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彰显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目标,实施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工程,推进了专业集群化建设,推动了专业建设水平的快速提高。

(二)优化定位

科学确定办学定位,是专业集群化建设的逻辑起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业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农业高职院校必须坚持服务“三农”的初衷,坚守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主阵地的使命。

三、农业高职院校加强专业集群建设的关键路径

(一)专业设置集群化

一是优化设计,学校应从战略高度进行专业群的顶层设计,全面分析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办学基础和条件,优化专业集群化建设的方案。

二是培育骨干,学校应根据自身定位和专业群架构,选择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办学积淀厚实、具有基础性和可派生性的专业,从师资培养、资源配置、成果培育、教改推进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培育形成品牌专业,发挥其在专业群内的骨干带动作用。

三是优化结构,服务产业链的专业集群是一个系统,系统的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决定其效能,优化专业结构包括淘汰不能适应需求的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和增设新型专业。

(二)教学资源集聚化

一是共享课程资源,按照“底层共享、中层分立、上层互选”的思路,运用“平台+模块”的技术路线,将课程体系优化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群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

二是优化实训资源,从专业群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出发,系统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和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

三是共建师资团队,以专业群为单位组建教学团队,有利于优化教学团队结构,促进不同专业的师资跨界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农业高职院校要完善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机制,建立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

(三)科研服务集成化

一是强化集成创新,集成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融合过程,即在各要素的相互结合中注入创造性的思维,农业技术的复杂性及市场需求的复杂性也越来越需要集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集成创新是农业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的战略重点。

二是实施集成服务,专业集群化建设为实施农业科技集成示范服务创造了条件,同时社会服务又可为专业集群化建设注入新的动能,农业高职院校应依托各专业群组建专门服务团队,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需求,系统梳理现有科技成果,集成组装一批先进实用技术。

(四)专业管理集约化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专业设置与管理事关学校长远发展大计,专业集群化建设工作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及学校多个部门,必须建立专门机构,学校层面可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专业集群化建设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

二是优化管理机制,把专业群建设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从顶层设计上保证专业集群化建设的方向,制定专业群建设与管理办法,规范专业群建设与管理工作,建立专业评估制度,构建专业集群内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苏州农职院专业集群建设的初步成效及存在问题

(一)初步成效

一是培养定位更加精准,构建了现代农业生产、食品生产、农产品商贸、智慧农业服务、农业国际合作、园林工程和环境保护等7个专业群,形成了现代农业和乡村建设两大专业集群,专业设置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契合度也越来越高。

二是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完成了园艺、园林、现代农业、食品等4个省重点专业群和15个校级品牌特色专业立项建设任务,立项建设了一批校级“校中园(企)”“园(企)中校”项目,面向全体教师组织开展了“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面向全部专业推动实施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标准建设,立项建设了30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三是人才质量显著提高,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植物组织培养”“园林景观设计”“农产品检测”等赛项中获得一等奖8项,列全国农职院校第3位,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保持在96%以上。

四是社会影响持续扩大,学校先后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和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2017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8年我院作为唯一全国农业行业单位入选人社部“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

(二)存在问题

一是新农科专业开发建设进度不快,难以适应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是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机制有待完善,教育链、人才链、专业链与产业链“四链对接”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课程改革有待深化,基于专业集群化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与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

 

 

文字整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7级硕士研究生 高凡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