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学会动态正文

“2024年学术年会”系列报道|谢永华:职业本科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来源: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作者:秘书处发布:2024-12-06 13:08分享:

本文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谢永华在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书记校长论坛上所作的报告,文章根据现场讲话内容整理,部分有删减。


    个人简介:谢永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江苏靖江人,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曾任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在《Chinese Phys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International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10篇,参加和主持了省部级以上项目2项,国外博士后研究基金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3项。

 

    尊敬的丁厅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感谢江苏高教学会的邀请,让我有机会给大家做一个分享和交流。我今天跟大家探讨的主题是新质生产力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如何适应经济生产力的发展。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黑龙江考察的时候第一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由此社会开始了对“新质生产力”的广泛学习和理解。2024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因地适宜的新质生产力”,“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内涵是创新,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种创新不仅要创新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生产的方式,还要改变人类生活的方式,所以创新是在我们新质生产力建设的过程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新质生产力就体现在它的要素方面。我们人作为新质生产力最主要的因素,所具有的素质、能力和水平的,也要具备创新水平的能力,劳动资料也是一样。因此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的特点是创新,要通过创新来改变生产力的组织的形式。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层面来说就意味着科技创新。

    对职业教育来说,职业本科学校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互促进。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江苏省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体系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求人才培养规格有更高的科技水平、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求职业本科学校教育教学专业设置要符合在江苏省的产业布局;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要能够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师资队伍能够为江苏的产业经济发展来提供指导和帮助。所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需要职业教育不断优化专业定位、不断改进人才培养、不断提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职业院校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支撑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为生产力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高层次更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第二个,学校通过技术创新、通过产学研合作来帮助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所以新质生产力和职业院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那么我跟大家汇报的内容有两个方面:第一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到底在哪里,第二职业院校如何来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同时结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这几年的具体的做法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首先是自身发展的新质生产力,职业院校要适应社会对新质生产力的要求,适应江苏的产业转型升级,做好自身的内涵建设。

一、自身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一)聚焦“两个高端”,优化专业布局

    作为职业本科,我校在布局专业充分考虑了工业类型和制造业类型的职业学校定位,我们的专业到底如何来进行培训?我们也对照了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江苏省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体系进行专业布局的定位,围绕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来布局本科专业。专业设置要围绕“两个高端”,第一是促进传统专业向产业高端化升级,第二是新设的专业要向高端产业进行转型。装备制造业包含两个技术领域:通用装备制造,轨道交通、汽车制造、飞机等专用装备制造。从通用装备制造和专用装备制造所对应的产业链,从设计生产到管理到服务抽象出来的岗位群,对照而来办专业。我们办的专业一定是围绕江苏的制造业产业和新兴产业来进行配置专业,所以对接产业的过程当中,除了传统专业专升级以外,学校还在布局一些江苏产业发展时所需要的新兴专业,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和战略布局。

    现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已经设置了33个本科专业,这些专业100%对接江苏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还有68%的专业对接江苏的十四五战略新兴产业。以我校刚刚成立的集成电路学院为例,它围绕江苏目前在集成电路产业而布局,我校新设立了集成电路应用技术本科专业,然后把相关专业集中到集成电路学院里面,涵盖了集成电路从设计到生产到封测到应用的整个产业链所对应的专业。所以集成电路学院的设立就完成了对江苏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提前布局。

(二)瞄准“三有五性”,创新培养模式

    明确专业之后,如何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呢?职业本科、专科和应用型本科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职业本科的人才培养和专科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有体现三个度的差别——高度、宽度和深度,高度上要有创新性,宽度上有复合性,深度上有精深性。从这三个维度来看,职业本科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混合性,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创新性和技术技能提升性。

    第一,推动公共基础课分层分类。专科培养公共基础相对薄弱,因此传统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尽管有就业优势,但是2~3年以后随着新的技术革新出现以后,面临着职业发展后劲不足,原因在于专业培养的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不扎实,创新和学习的能力水平不足。因此我们在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特别考虑到了这一点。职业本科人才和专科相比,在这高度、宽度和深度三个维度上明显更优。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完全在原来专科模式上加以改进,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我们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提出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现在强调职业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以及它体现的能力要求,我们分几种通用加个性化的公共基础课模式进行教学。

    第二,促进专业基础课广深兼顾,提升人才培养复合性。着眼学生可持续发展,拓展专业基础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技术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增设实验环节、强化原理掌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从课程内容的复合性和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来提升学生的复合能力培养,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院选修。选修课程提出复合性的培养要求,比如我校的软件工程专业要求培养学生既懂软件开发,也懂工业制造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第三,强化专业核心课三跨整合。一跨是,综合分析产业多岗位能力需求,跨岗位开发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课。二跨是,基于工作过程逻辑,跨专业打破学科、院系限制,整合专业教学资源、师资团队等,推进学生跨专业选课学习。三跨是,基于典型工作任务需求,跨平台整合实习实训资源,开展系列化综合项目训练。

    除了课程,职业教育还可以借助科研活动实现个性化培养。对于正在发展中的职业本科来说,科研对于教学发展和职业院校老师水平的提升都用重大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学校对学生、对老师的科研能力提出高要求。对于学生,我们就明确参与我们老师横向项目研发的过程,让学生去参加到我们老师的课题团队里。对于老师,我们要求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项目,这体现了职业院校普遍要求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内涵,所有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基础课,必须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而不是照本宣科,而不是按照教材来进行讲。课程通过项目把一章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项目的讲解带动知识的讲解,由此深化课程改革。这跟现在德国项目化教学改革来进行对接,德国老师上课时是通过一个项目把课程的知识点串起来,通过项目讲解带动知识讲解。在项目制的课程设计中,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工程实践能力。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来说,项目制教学激发了教科研协同内生动力。

(三)推进“三师三化”,牢住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服务社会、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素。职业院校的新质生产力来源于师资队伍,我校着重打造三支队伍——骨干教师、博士教师和兼职教师这。要促进“三师三化”工程,即骨干教师专家化、博士教师双师化、兼职教师专业化。我们现在还在推进专业教师国际化,派教师到国外去竞争和参加研学研修培训工作。现在我校的兼职教授不仅仅是公共技术科研的教师,我们还引进了很多行业企业中的大国工匠到学校来,比如今年两会跟总书记对话的孙景南就是我们学校的兼职教师,是我校的产业教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衔人。

(四)依托“三类平台”,深化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活动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未来企业要参与到人才培养乃至学校办学的整个过程:合作要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这四个合作是未来产教融合的道路,要超越原本买设备、企业做订单的浅层合作。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我校打造了三类产教融合平台:技术联盟(产业学院)型、协同服务型和双创孵化型,其中最重要的是产业学院的建设。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他的报告里面也特地提出了,职业教育要和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我校已经建立了十几个产业学院,每一个学院都至少有一个深度合作的产业学院,我们还在不断促进产业学院跟企业全方位的合作,比如说精雕学院,把南京分公司搬到我们学校来,然后公司为学校无偿提供了2000万元的高端数字机床,厂里有20个工程师常驻学校。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我们就让企业深度地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程的实施、社会培训、科研合作,整个的流程都全参与进来。产业学院是有一个公司深度校企合作产业融合的最主要形式。

(五)率先“随企出海”,打造国际品牌

    这次世界职业教育大会当中设置了世界职教大奖,有3个大奖和6个培育奖,其中一个大奖和我校获得的培育奖都和“随企出海”有关。我们南京工业职业大学的柬华应用科技大学获得了这一次世界职教大奖的提名奖,也是唯一的职业院校获得这个世界职教大奖。柬华应用科技大学是中国职业教育第一所海外应用技术大学。柬方提供所有的校园硬件设备,中方提供所有的人才培养的所有的环节,从招生到培养到教师到就业,所有到产教融合都是由我校来负责。2023年12月,学校与柬埔寨合作共建的柬华应用科技大学正式揭牌,教育部怀进鹏部长亲自作出批示,吴岩副部长专程赴柬埔寨出席揭牌仪式。目前,柬华应用科技大学7个专业已招收272名本科生。这所学校也是首家“中文+职业技能”的国际推广基地。这个学校的显著特点是通过孔子学院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所有的柬埔寨学生招过来以后,先学中文,然后用中文学中国的技术技能,最后到我们中资企业去实行和就业。我校与教育部语合中心共建“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开发“中文+职业技能+X证书”系列20余册教材和教学资源库,累计培养境外师资2185名。我校积极建设“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南非分校”,将南工教育标准落地南非,弥补南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资源的短缺。与埃塞俄比亚共同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职业培训合作项目”,这是与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签署并实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职业培训合作项目,为埃塞俄比亚及东非地区培养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职教师资,帮助东非地区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促进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国际办学体现了我们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会,体现了提升办学能力的、提升企业制造能力的要求。

二、服务社会的新质生产力

    作为职业院校,如何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产业的发展是首要问题。首先就是人才培养增强对企业的适应性,要适应制造业快速的转型升级,原来的以技能型产业工人培养的目标,未来可能要逐渐改变。现在我们到企业车间去看,已经有很少有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很少看到有企业操作工人拿着扳手操作了,取而代之的都是机器人,所以人才的培养规格以及未来的专科培养规格未来都会逐渐上升。

(一)学生呈现“四高特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我校这几年培养的职业本科应该说适应了企业的发展,适应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现在已经有三届毕业生就业,体现了“四高”的特征:技能水平高,综合素质高,就业质量高,社会认可度高。从毕业去向落实率来看,学生受到行业企业普遍欢迎。我们培养7届2286名本科毕业生,其中:累计培养的三届4783名职业本科毕业生实现了高质量充分就业,毕业当年就业率超96%;2024届毕业生当前就业率近90%,就业学生超80%入职专精特新或行业骨干企业。我校的本科生毕业生每人至少有3个企业提供的岗位供选择。从学生就业收入看,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我校2023届毕生生平均月薪超5400元、其中部分工科专业学生平均月薪超5700元,精雕学院等毕业生起步月薪可超8000元/月。从就业岗位类型看,我们培养的学生从事研发岗位的比例在逐渐增加,工科毕业生从事研发、工艺改进、检验检测等高端技术岗位比例超40%。毕业生就业的出口顺畅,因此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获中国青年报“就业好才是真的好”2022高职院校就业竞争力案例,连续三年获评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

(二)应用科研“多点开花”,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职业本科院校具有定位于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侧重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三大特征。因此职业院校不做顶天的科研,我们就做立地的科研。职业教育的科研更注重于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整体来看,科技的实现包含“从0到1”的原始创新、“1到10”的技术创新、“1到100”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持续改进、“1000到10000”的设备设计与生产操作。“从0到1”的原始创新需要研究性大学,但是“从1到10”、“10到100”的创新,职业院校可以参与;“100到1000”、“1000到10000”的创新通常由机器完成,产量越大机器的自动化程度越高,对—线操作人员要求越低,对设备设计人员的要求越高,要靠职业院校来完成。所以我们职业本科,除了培养人才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服务技术创新和改革。这几年在技术领域里面应该说我们服务企业的能力在逐步的提升。

    近五年,我校累计授权知识产权3318项,其中发明专利331项近五年,累计转化知识产权749项,累计转让收入1038万元,2023年成果转化金额458万,同比增长55.5%。在建省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国职业院校唯一)荣获2023年度南京市科技创业孵化载体十佳运营机构。过去三年累积获得横向经费有1.37亿。学校通过制定《科技成果奖培育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引导教师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联合申请知识产权及申报科技成果奖励。这几年学校引进的博士人才,在服务企业创新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横向经费中将近90%的经费是我们引进的博士到学校后成立团队完成的。所以学校服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服务企业技术的发展,是通过我们老师创新性的技术开发能力了实现的。以前的职业教育,应该说在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上摘金很难。近5年,学校产出了一批科研成果并成功转化应用,其中教师联合企业申报并取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10项(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校企协同申报并获得授权知识产权25项。

    我今天的报告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职业教育融合之下通过我们自身的发展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个方面,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职业院校如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文字整理:南京师范大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柯越。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