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的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王建芳、柳军 主持完成了2022年江苏省高校“高质量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22JDKT099),课题组主要成员:张婧、盛楠楠、温芳琴
一、课题研究背景
本课题组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指标内涵,结合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交流合作等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要求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学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的养成。产教融合下加强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由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能将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变革和学生专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育、价值认同内化、知识检验评价和成果转化推广有着重大意义。
目前,很多高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开展劳动教育进行了不断探索,取得了良好经验。但由于产教融合的教育体系下教育主体更加多元、方式方法更加多样、价值目标存在差异等问题,面临着劳动教育与产业发展不适应、产学研融合形式有待转换等问题,又鉴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特点和现实情况,更加凸显了对劳动教育内涵提升的要求。
二、任务完成情况
本课题组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全面完成了课题研究目标及任务。研究及实践成果:
(1)完成与劳动教育主题相关的调研报告2份;
(2)在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实践路径研究》《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分析》;
(3)制定校级层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并按照方案顺利实施;
(4)荣获2022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二等奖。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聚焦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目标和要求,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中的产教融合实现路径。
本课题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展开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协调育人模式研究,凸显了二者应用性的本质特征,旨在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应用型人才。目前,高等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环节总面临着教学形式单一化、教学内容表面化等问题,本课题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劳动教育中开展产教融合、在产教融合中加强劳动教育、在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方面的实施路径,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构建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将劳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各方面,从而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认知和劳动价值观的培养。主要研究及实践成果如下:
(1)完成关于省内高校的劳动教育现状分析的调研报告,从现状调研、实施情况分析、问题与挑战、对策与建议等方面展开。调研结果显示,省内大部分高校已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生参与度以及劳动成果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各有特色,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和未来需要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加强课程建设、强化师资培训、提高学生认知与参与动机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对策建议。
(2)制定完成校级层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并按照方案顺利实施。新制定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教育包括劳动通论和劳动综合实践,共计2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劳动通论要求学生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结合辅助教材,进行系统学习,完成系统设定的各项理论学习任务;劳动综合实践是由学校、各职能部门以及各教学单位组织的集体性劳动实践,主要包含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类,贯穿大学四年八个学期。
(3)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通过深化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根据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学院相关责任单位、部门就近联系社区、工厂、企事业单位建立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场所),如大学生生产劳动基地、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满足大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对学生经常去的场所挂牌予以固化。一方面,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实习、实训等活动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将劳动教育贯穿到日常生活及社会服务中,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会劳动精神所得。在2022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总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的劳动教育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劳动教育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持续优化,本课题的实践效果对于推动劳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