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评价方式对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投入度的影响
南京大学汪雅霜 主持完成了2022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江苏高教》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22JSGJKT004),课题组主要成员:王雅晶、袁玉婷、陈志娟、蔡檬檬、王芸妮
当前,硕士研究生普遍存在在线学习投入度不足的问题,改进课程学习评价方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基于动机发展自我系统模型,研究采用顺序解说型混合研究方法探讨了课程学习评价方式与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投入度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研究关注以下五个问题:第一,硕士研究生在线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实施现状如何?第二,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投入度现状如何?第三,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对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投入度的影响如何?第四,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对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投入度的影响是否存在学科异质性?第五,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对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投入度的影响机制如何?
在实证研究之前,通过对文献的系统梳理,研究以课程学习评价参与主体(单一主体、多主体)和课程学习评价目的(促进学习过程、考核学习结果)将在线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归纳为四类:协作形成型、协作终结型、独立形成型和独立终结型。在定量研究部分,基于《江苏省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线课程学习经历调查》,研究对5700名硕士研究生的在线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运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探究了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对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投入度的影响。在质性研究部分,研究通过对18名硕士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深入分析了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对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投入度的影响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硕士研究生在线课程较少采用独立形成型评价方式。当前硕士研究生在线课程最常采用协作终结型评价方式,其次是协作形成型,再次是独立终结型,而独立形成型的使用频率最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相较于其他三种评价方式,独立形成型评价方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投入度,养成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方式收集学习“证据”的习惯。考虑到独立形成型评价方式对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投入度,尤其是在线学习的薄弱环节“互动性学习投入”的积极影响,增加独立形成型评价方式的使用频率尤为重要。
第二,硕士研究生互动性学习投入不足。研究发现在在线教育情境中,硕士研究生更多在“规范”驱动下进行规制性学习投入,如遵守课堂纪律、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作业,但却较少能在“理性”驱动下进行自主性和互动性学习投入,如与教师交流学业困惑、主动学习额外的知识。然而,硕士研究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经由与同学、导师以及其他主体的互动方能实现(谢日安、戴吾姣,2023);自主性学习作为深层次的学习,被认为是培育研究生学术思想和好奇心,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薛欣欣、胡莉芳,2020)。因此,亟需关注硕士研究生的在线学习投入度,尤其是互动性投入不足的问题。
第三,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对在线学习投入度产生正向影响。在定量研究部分,通过估计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协作形成型、协作终结型和独立形成型评价方式对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投入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独立终结型评价方式对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投入度没有显著影响。质性研究为这一发现提供了解释,发现不同评价方式不仅在评价目的和评价主体上存在差异,对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投入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以课堂汇报为代表的协作形成型评价方式要求学生在汇报前做大量准备,且在课堂中保持较高的互动水平,对学生的规制性、自主性和互动性投入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期末论文为代表的协作终结型评价方式要求学生做大量的文献阅读,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撰写论文,同时与教师不断沟通、打磨论文,对学生的自主性、规制性和互动性投入都有较高的要求。以随堂测验为代表的独立形成型评价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都保持较高水平的专注度,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反思,对学生的规制性和自主性投入有较高的要求。以期末考试为代表的独立终结型评价方式主要影响学生的规制性投入,且存在难以考察范围广、难度深、应用性强的知识、限制研究生科研自主性、公正性难以监控等问题,因而未展现出对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投入度的积极影响。
第四,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对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投入度的影响存在学科异质性。研究发现,对于文史哲艺硕士研究生而言,采用协作终结型和独立形成型评价方式更有助于提升其在线学习投入度;对于经管教法硕士研究生而言,采用独立形成型、协作终结型和独立终结型评价方式有助于提升其在线学习投入度;对于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而言,采用协作终结型、协作形成型和独立形成型评价方式有助于提升其在线学习投入度。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知识特征(托尼·比彻、保罗·特罗勒尔,2014)。
第五,课程学习评价方式通过制度遵守、理性权衡和情感认同三条路径来影响在线学习投入度。研究发现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对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投入度的影响经由复杂的心理建构过程,当学生迫于课堂评价制度和院校评价制度在线学习投入时,他们的整体投入度较低,且投入方式以规制性学习投入为主。学生面对不同评价方式时的理性权衡是影响其在线学习投入度的关键因素,学生会综合考虑课程学习评价方式特征、自身特征、评价者特征、评价文化特征等因素,选择在不同的课程中投入不同的时间和精力,这种理性权衡主要体现在自主性学习投入方面。在线学习情境的时空区隔重塑了情感认同路径,放松而警觉的评价氛围和通过群体符号强化的虚拟学术共同体为增强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专业认同感、归属感提供了支持,这种情感认同的促进作用尤其表现在互动性学习投入方面。此外,研究还发现在线学习情境作为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发生和产生影响的具体场域,在制度遵守、理性权衡和情感认同三条路径中分别发挥了减弱、强化和重塑的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研究以课程学习评价方式为切入点,为更好地提高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投入度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规范课程学习评价制度,完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一方面,院校应不断完善研究生课程管理制度,确保教师教学投入,规范教师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另一方面,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在继续推行协作终结型和协作形成型课程学习评价方式的同时,注重独立形成型课程学习评价方式的运用;同时,在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学习评价和课程评价的全过程中应充分听取研究生的建议和意见,激发研究生课程学习的主体意识,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发挥评价对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推动作用。
第二,适度开展课程学习评价,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教师应一方面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业基础和发展需求,依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学情,设计合适的课程学习评价任务,选择合适的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握恰当的课程学习评价频率,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和科研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充分意识到在线教育情境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学习和评价的反馈,把握学生学习动态,适时调整课程学习评价。
第三,关注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实施效果的学科异质性。人文社科教师应加强评价任务与课程内容的关联度,充分发挥课程对硕士研究生知识积累、技能掌握、情感培育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文史哲艺硕士研究生课程可采用协作终结型和独立形成型评价方式;经管教法硕士研究生课程可采用独立形成型、协作终结型和独立终结型评价方式。理工科教师应提高对硕士研究生课程的重视程度,注重开设与研究生研究方向相近的课程,发挥课程对理工科学生学习和科研的推动作用。理工科教师可尝试采用协作终结型、协作形成型和独立形成型相结合的课程学习评价方式。
第四,优化在线教育情境,挖掘理性权衡与情感认同背后的教学价值。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加轻松的课堂环境,如通过在线平台的随机分组等功能创造更多的小范围讨论机会,鼓励学生在组内和组间发表观点,进而引发、张扬与涵养中国学生“美德导向”的学习品质。此外,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状态,适时调整教学和评价策略,可通过开视频、发弹幕、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在线课程临场感,帮助学生保持“放松的警觉”,在轻松、被信任、鼓励深度思考的情境下积极投入学习;也可以通过强化团体象征符号的方式增强学生对虚拟学术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缓解在线学习压力,提高在线学习投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