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思政教育功能构建的扎根研究
金陵科技学院徐永楠、衡新辰 主持完成了2022年江苏省高校“高质量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22JDKT063),课题组主要成员:沈辉、周国海、孙浩
扎根理论研究的过程中,数据收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本研究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多种方式,收集了关于体育与思政教育关系的大量原始数据。深入研究体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揭示出更加深刻的理论见解和实践指导。
一、开放编码
开放编码,作为质性数据分析的初步阶段,旨在通过对原始资料的细致解读,为其中的关键信息“贴上标签”。这一过程的核心在于识别出资料中具有共同属性和特征的内容,并将这些带有相同“标签”的内容归类到一起。在本研究中,我们深入分析了大量的原始资料,成功识别并标注了32个初始概念。虽然无法在此详尽列出所有初始概念及其对应的原始资料(由于篇幅限制),但我们可以提供一个简化的示例列表来说明这一过程。
通过系统的归纳和梳理,我们对这些初始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提炼和总结,从而形成了更具概括性和综合性的8个范畴。这些范畴不仅体现了原始资料中的核心内容,也为我们后续的理论构建和解释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表1展示了这8个范畴的简要描述,它们代表了原始资料中最为突出和核心的主题或维度。这一编码过程不仅体现了质性研究中对细节的关注,也展示了如何通过系统的分析和归纳,从复杂的原始资料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性和解释力的理论概念。这一过程对于深入理解体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指导相关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表1开放编码(部分)
范畴 | 初始概念编码 | 原始资料摘录 |
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联系 | 团队合作 | 体育活动中的团队比赛和合作项目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
| 公平竞争 | 公平竞争是体育活动的核心原则之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正意识和道德观念。 |
| 集体主义 | 团队比赛和集体训练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
体育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角色 | 锻炼身体 | 体育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
| 增强体质 | 体育活动对学生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
| 缓解学习压力 | 体育活动可以作为学生释放学习压力的有效途径。 |
思政教育影响的具体经历 | 篮球比赛 | 篮球比赛中的团队合作和竞争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
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不足 | 技能训练过度 | 体育课程中过度强调技能训练,忽视了思政教育的融入。 |
| 教师意识不足 | 部分教师对体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价值认识不足。 |
加强思政教育功能的策略 | 教师培训 |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对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认识和能力。 |
思政教育方面的改进与创新 | 学生主体性 | 强调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
体现思政教育价值的案例 | 信任背摔 | 信任背摔游戏让学生体验到了信任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的价值。 |
其他想法与建议 | 课程考核融入思政教育
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 | 将思政教育纳入体育课程考核体系,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
加强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综合能力。 |
二、主轴编码
通过细致的比较和聚类,我们成功地将原本8个相对独立的范畴发展为更具概括性和内在联系的5个主范畴。这一过程的目的是揭示这些范畴之间的潜在逻辑和内在关系,从而构建出一个更加系统、层次分明的理论框架。如表2所示。
表2主轴编码形成的主范畴、对应范畴
主范畴 | 对应范畴 |
体育与思政教育融合 | 体育活动的思政教育价值 |
| 体育精神与价值观的传递 |
体育课程的多功能性 |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
| 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的培养 |
| 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
| 缓解学习压力、放松身心的平台 |
思政教育的实施策略 | 加强体育教师的思政教育培训 |
| 体育课程中增加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 |
| 组织更多的体育实践活动 |
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感 |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性提升 |
| 通过团队合作项目和情境模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
学科交叉融合 | 体育与思政教育与人文社科类学科的交叉融合 |
| 体育与思政教育与自然科学类学科的交叉融合 |
三、选择性编码与理论构建
在选择性编码阶段,我们从轴心编码中提炼出了核心主题——“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教育框架”。该框架涵盖了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实施策略、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感以及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基于这一核心主题,我们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来解释和预测体育与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关系和功能。该理论框架认为,体育与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体育课程不仅是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思政品质、传递社会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同时,思政教育也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精神支撑和价值导向,使体育活动更加具有意义和价值。
四、理论框架的应用与实践建议
(一)加强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在体育课程中,除了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更应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锻炼身体,还能培养思政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团队合作项目中,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在比赛中,强调公平竞争、尊重对手等体育精神。同时,在思政教育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体育精神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创新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
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学生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体育思政课程内容至关重要。例如,可以设计一些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祖国的伟大;或者引入一些具有环保、公益性质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需要加强体育教师的思政教育培训和学习交流,提高他们的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可以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思政教育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让他们了解最新的思政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鼓励体育教师积极探索体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感
在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感。可以设计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活动和思政教育项目,让学生自主组织、策划和实施。同时,加强对学生体育思政成果的展示和宣传,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得到了认可,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五)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除了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外,还应加强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例如,可以将体育课程与历史、文化、心理学等学科相结合,开展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和思政教育项目。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营造浓厚的体育思政文化氛围
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体育思政文化氛围,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体育与思政教育的紧密联系。可以通过举办体育思政文化节、体育思政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同时,在校园内设置体育思政文化宣传栏、标语等,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体育思政文化的熏陶。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体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及其在高校教育中的角色和功能。通过构建“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教育框架”理论框架,我们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该理论框架在不同类型高校和不同年级学生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并不断完善和优化该理论框架以适应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