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新时代地方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作者:张海华/庄琪发布:2024-01-02 11:32分享: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张海华/庄琪 主持完成了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新时代地方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020JDKT057),课题组主要成员:易琳、於留芳、黄玉才、潘学哉。


一、劳动教育的理论含量:
      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设计,明确劳动教育总目标,深化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促进高校完善劳动教育理论学习研究。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提及“劳动教育”。2019年1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明确指出:要狠抓劳动教育,将“劳”纳入教育方针。2019年启动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修订中,劳动教育是核心话题。2020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由教育部2020年7月印发,《指导纲要》面向教育系统特别是学校,明确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加强劳动教育实施指导。深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三全育人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整个学习阶段,构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修正理论,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劳动教育的内涵以及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在部分高校的认识上存在认识不清,或者是认识错误。新时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已全面脱贫,社会正全面向小康水平迈进,但近年来高校学生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部分高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很多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单薄。劳动的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因此学校、社会各层面、家庭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明确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等。作为将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和新时代城市的主要劳动力团体,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的选择和劳动价值观等方面需要老师们研究和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劳动教育和地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融合)
1、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在联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立德树人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程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更好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良好的道德品格,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意识,形成积极的劳动习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育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通过将二者有机融合,可以更好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更好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在两者融合中,劳动教育要发挥积极作用,体现出育人的价值,探究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更加科学的融合建议,为后续推广做好充分准备。首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当前高校部分教师、大学生、家长存在对劳动教育认识窄化、异化,违背了劳动教育的初衷,影响大学生全面与自由发展。加强劳动教育研究,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均衡、全面发展,为大学生进入社会提供有力保障,使大学生成为新时代人才。
2、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课程融合的对策
(一)、构建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高校教育教学中,劳动教育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在与思想政治课程融合中,要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构建二者融合的课程体系。在融合的过程中,通过将思政教育理论教学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劳动、为什么要劳动、怎么去劳动,从而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比如,关于二者融合的课程体系,主要要从这些方面入手:首先是设计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将劳动教育纳入到高校课程体系中以及在思政教育中融合劳动教育;其次是根据日常生活,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资源,做好新生入学教育与加强日常劳动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劳动意识;再次是组织开展生产劳动教育活动,做好生产劳动的宣传,与学生专业融合,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展演比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接着是积极开展服务性的劳动活动,组织学生服务校园、服务社区等,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最后是开展劳动主题活动,通过设置奖项、加强线上宣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主题教育中,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新时代劳动精神。 
(二)、更加重视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执行者,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地方高校实施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程融合中,应当更加重视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全面发展思政教师、劳动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本人也要根据二者融合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劳动教育的学习,使得思政教师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教师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如,地方高校的负责劳动教育、思政教育的教师,应当通过持续的自我学习以及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认识到二者融合的重要意义,认识新时期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明确立德树人的相关任务。通过加强培训,要让学生把握正确的育人导向。高校还要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指导教师重视对学生的评价,采用综合性的科学评级,多鼓励学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融合劳动精神讲解。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融合劳动教育,培养大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精神,可以在思政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合劳动精神讲解,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借助多媒体工具与丰富的图文与视频资源,讲述反应劳动精神的故事,以此更好达成劳动精神的培养目标。例如,教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2020 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诠释了劳动相关的精神。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高素质人才,是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应当通过思政课程教育,融入劳动精神讲解,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结合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我国代表团获得优异的成绩,教师可以结合中华全国总工会为金牌获得者张梦雪、刘诗颖、石智勇等授予五一劳动奖章的新闻事件,让大学生更加深入认识劳动精神,并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奋勇争先。
(四)、开展活动与认识积极劳动的重要价值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劳动教育,思政教师还可以与辅导员等教师合作,组织一些简单的劳动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然后让大学生互相交流劳动感悟,写下一些劳动心得文章。以此为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劳动表现与心得感悟,讲述劳动的价值,感受劳动的意义。
(五)、结合地方高校特色搭建融合教育平台地方高校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应当重视搭建融合教育平台,这需要结合地方高校特色具体实施。这些平台分为线下平台与线上平台,线下平台主要是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校外活动场所、高校的劳动实践场所等,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或者是根据所在地区,开发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构建融合教育平台。线上融合教育平台,主要是利用新媒体与智能设备开展教育活动。
(六)、更加重视家校联系以及相互合作。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与劳动教育的融合,除了学校发挥主动作用,还应当重视家庭在其中的基础性作用。家庭是学生心灵的港湾,大学生在未毕业之前,回家的次数相对比较多,与父母交流和互动的机会较多。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联系,指导家长结合日常劳动活动教育孩子,教授他们一些劳动技能,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七)运用社会资源与发挥社会的力量为更好实现地方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程的融合,社会也要发挥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社会力量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农场与社会组织等,都可以为高校的融合教育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构建劳动教育和地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融合机制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好基础。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