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四元协同、三维共育的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来源:硅湖职业技术学院作者:吴海华、姚月霞发布:2024-01-01 13:20分享: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吴海华、姚月霞 主持完成了2022年江苏省高校“高质量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四元协同、三维共育的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课题编号:2022JDKT029),课题组主要成员:陈黎黎、王海舟、沈青、徐飞、曹加文、包刘欢。


课题目标:探讨如何形成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育人氛围。
课题任务:“四元协同、三维共育”,协调“教务处”、“学院及教师”、“学工处”和“大创办”四个部门齐心协力,从“管理”、“教学”和“思维培训”三个方面共同改革创新,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育人氛围。
研究成果:“四元协同、三维共育”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体系
什么是创新?概念并不重要,因为不是要教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理论研究与探讨,而是要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上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在任何岗位上也都可以创新,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有创新的意识。
课题组认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固然重要,但是营造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更为重要。而育人氛围的形成是需要举全校之力,各部门协同进行的。
    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结合以往的观察、思考和探索,对于“如何建立和落实各部门间的协同机制,共同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氛围”进行了研究,为学校制定了一份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方案,对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改革的重点路径:
1、全校范围统一认识、解放思想,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现状1:传统管理模式中,教务处、学院及教师、学工处、大创办各自为阵,时常出现相互冲突、相互推诿的现象,虽然各自都在不断地改革,但互相之间没有建立关联性和协调机制,更没有学生参与,学生感受不到学校为了学生的成长进行了各种改革。
现状2:目前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由大创办依托双创竞赛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目标还未落实到位。
问题:如何能“全校一盘棋”地开展创新教育,做到“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改革重点:学校各部门之间应相互协调,共同营造创新环境与氛围。全校统一思想,明确以下几个原则:
(1)制度建设的协调机制。教务处、二级院部、学工处、大创办在制订或修订相关制度文件时,互通有无,首先在学校管理部门之间形成一种“互帮互助、共同创新”的氛围。
(2)组织活动的互动机制。教务处、二级院部、学工处、大创办在各自牵头组织教学管理活动时,打破部门间的藩篱,鼓励与其他部门共同筹划和组织活动,或以“项目制”的形式召集活动组织成员,而不是由单个部门独立包办。
(3)学生培养的协同机制。学校管理层、教务处、二级院部、学工处、大创办等各部门和教师应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行协同培养。
(4)鼓励学生参与改革机制。上述各部门在进行各项改革时,应将改革的受益者——学生加入进来,使学生能够参与改革机制,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各部门同心聚力、各自创新,管理上的一切改革为了学生
现状1: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对创新创业有兴趣的人不多。
现状2:目前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受众面较小,除了大创办主导的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导论》以及少量创业类选修课程的学习以外,其他教学活动并未刻意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问题:如何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受众面?让硅湖大多数学生受益?
改革重点:教务处协同二级学院、学工处、大创办等部门,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在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引导全校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氛围。
(1)教务处在“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毕业设计”、“就业实习”等管理工作和“督导听课指导”、“教学效果评价”工作中,要求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在规范实施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控与评价;
(2)二级学院教师积极开展三教改革,研究如何将传统“灌输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工处为学生开放自由环境,举办“硅湖夜市”、“跳蚤市场”,指导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学艺术音乐修养;
(4)大创办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方法训练、引导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理念、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3、教学研究围绕“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该讲的如何讲”展开
现状1:学校多数专任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创办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现状2: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问题: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在课堂主阵地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改革重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认识到应该如何开展研究,而不是仅仅知道研究结果,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极大的作用。教师可以不知道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但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前提是教师自己先要解放思想,善于思考。
(1)教学方法的改革落脚点在于“启发引导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教师应积极思考如何从“以老师教为主”转变到“以学生学为主”;此外,例如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实验仪器数量不够时,如何进行课堂模式改革才能解决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2)教学内容的改革落脚点在于“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该讲的如何讲”。例如市场营销专业讲营销模式,不是介绍现有的或传统的模式有哪些,而是要分析随着科技发展、生活方式等变化,如何有针对性地设计营销方案等。
4、大学生爱校护校,充分体会校园建筑中丰富的创新元素
现状1:硅湖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整体设计出自著名教育家、建筑学家、学校创办人梁顺才博士之手,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元素,但学校没有利用好这一点,学生感受不到。
现状2:校园环境卫生情况不够理想,特别是教室课桌抽屉、楼梯间等隐蔽场所内的卫生状况堪忧。
问题: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资源,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创新意识,怎样进行创新思考?
改革重点:在新生报到之后,尽快安排学生参观校园,使学生了解校园建筑中丰富的创新元素,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第一扇窗户,也促使学生产生“爱校护校”的环保意识。
(1)例如,学生进入东南东创意产业园,如进入奇幻的海洋世界,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东南东还设有十二生肖主题馆,动物形象有直观的也有抽象的,可以让学生猜测是哪种生肖。
(2)学校的教学楼、报告厅、宿舍楼间的连廊设计、旋转看台的设计,等等,均别出心裁;校园道路的设计与命名均具有独特含义,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猜测道路名称的意义,或者请学生给道路取名,等等。
(3)向学生征集校园环境治理办法,如何治理和管理,才能保证校园卫生环境长期保持干净整洁。
5、三位一体、四阶递进、多维赋能,大创办继续加强双创教育
现状1:大创办的“CCCP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已凸显成效,但学生获奖人数在全校学生人数中占比较少。
现状2:“大学生创客中心”成立不久,项目较少,且持久度未知。
问题:如何将已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发扬光大,让硅湖真正成为“创业者的摇篮”,让硅湖学子真正成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改革重点:大创办继续加强双创教育,包括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方法训练、引导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理念、带动全体二级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双创比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1)继续聘请名家讲学,给学生带来前沿技术知识和名家创新示范案例。
(2)为学生开展创新思维训练,如同点燃一根“导火索”,让学生意识到思维的方向是可以转换的,思维惯性是可以打破的,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思考。
(3)大创办继续加强“训赛联动”的赛创融合生态建设,扩大硅湖青创社团的规模,将四阶递进的金字塔才人模型加大拓宽。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四元协同、三维共育”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模型如下图所示:


经过一年的实践,在课题组有目的的鼓励、配合、督促下,教务处、二级院部、学工处、大创办之间的互动大大增多,基本建立了“互帮互助、共同创新”的协调机制。同时,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和管理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逐渐形成了有利于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育人氛围。育人效果主要表现在学生与学校的互动增多;愿意主动思考、为学校建言献策;愿意积极尝试校内创业;积极参加各项技能和双创竞赛且获奖颇多;等等。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四元协同、三维共育”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已初步建成,协同共育效果良好。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