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共享研究---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王艳梅/王黛碧 主持完成了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共享研究---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题编号:2020JDKT090),课题组主要成员:贺瑜丹、葛明亮、朱素阳、吴蓉蓉、陈希。
课题组在学校大力支持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特点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确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基本原则,构建“三阶递进、三创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组建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创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平台,有序开展创新创业的分层教学、专项训练及创业实战等教育活动,有效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背离、专业教师团队指导能力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参与面狭窄等问题,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成效。
研究成果之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04):85-87,105.
(该论文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论文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该文针对高职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困境:部分高职院校依然没有形成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现有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融合性差和创新创业教育“热”课程“冷”,从结构维——顶层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三阶递进、三创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内容维——双创课程与课程双创同向同行;教改维——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三教”改革等三个维度探索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新体系,助推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1.结构维——顶层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全程渗透。构建“三阶递进、三创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即构建“基本素质课程群+专项培养课程群+模拟实战课程群”课程体系,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创意培养、创新训练、创业孵化”的三创融合。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健全“五位一体、四创融合、三类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施“131”工程,实现100%的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30%的学生具有创新创业实战能力、10%的学生取得创新创业成果,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分阶段开设“引导课程+成长课程+项目课程”三步课程,创立“训—赛—孵—战”思维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在大一开设引导课程—《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实战》《创新中国》等;在大二开设成长课程—《双创实践》,通过双创实践周,培育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能拓展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打通“劳创融合”“专创融合”“思创融合”“美创融合”之间的壁垒;面向30%的学生,开设项目课程—创新创业项目实战课程,探索以“创新创业项目”为目标的双创实践教学模式,融自主学习、集中串讲、项目辅导、项目实践、作业反馈于一体,激励学生在实战中学习,在项目中成长,真正落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双创教育理念。
2.内容维——双创课程与课程双创同向同行。课程体系的内容是通过建构一个综合连贯的课程内容体系,并使之相互强化和产生累积效应,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彰显课程实效性的关键。创新创业教育兼具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属性,注入了人才培养新的内涵,要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以标准化的理论知识学习为重,而要将知识的转化、实践应用与能力发展放在中心位置。因此,必须坚持创新创业通用和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有机交叉与耦合,实现双创课程与课程双创同向同行。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群为例,探索“专业+双创”贯通式赋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体系(如图1所示),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汽车工程学院全体学生,把双创教育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图1 汽车专业群“专业+双创”贯通式赋能教育体系
开发创新创业项目课程,所有课程植入创新创业元素,建立起了三个年级、六个学期、全学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对接。[搭建“专业学训+项目学做+企业学创”三阶课堂:一是利用“众创空间”平台,学训一体,开展创新创业推演式教学,唤醒创新意识、激发创业精神,营造浓郁“创”文化氛围;二是利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路演、创业沙龙等项目学做平台,广泛开展“项目路演”“项目实战训练营”等项目化课赛一体教学活动,集合学生创意,形成创新创业项目资源库;三是依托校企共建的万宇学院、康众学院、华海学院等产业学院的企业学创平台,开展实践性教学、实境化育人,引导学生在创业企业真实环境中投身实践,提升创业实战能力。
3.教改维——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三教”改革。“教师”改革——“赋能+团队”:为校内教师“赋能”,提升教师创新创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双创教育的“三师”团队建设,双创导师包括课程教师、项目导师和大赛导师,构建校内外专兼师资队伍。“教材”改革——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云教材、专创融合云教材建设。“教法”改革——坚持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基于项目的学习法,以作品为导向,开展引导式、启发式、探讨式及研讨室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推广导师制、项目驱动、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赛事管理平台,进行课赛一体,建立协同推进赛事机制,激发和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潜质和创业梦想。
研究成果之二:高职院校“4433”专业技能大赛训练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赢未来,2023(15):51-53.
该文针对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对专业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和专业技能大赛参加团队数量多,但参赛未达到预期效果等问题,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以重构“岗课赛创”四维融合教学内容为起点,组建“四能型”教学团队,实施“组团队、队内赛、定奖励”的三步走策略,协调好课堂学习与大赛训练、独立分工与团队协作、专业指导与团队管理等三种关系,形成了“4433”专业技能大赛训练新模式,引领专业技能竞赛实现大跨越,推动学院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也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成果。
1.“4433”技能大赛训练模式的内涵
“4”:是指“课证赛创”四维融合,即在课程内容构建中,融入“1+X”“专业技能规程”“双创思维”的相关内容,实现“赛教同频,互促相长”。
“4”:是指打造“四能型”教学团队,即专业教师在“理论教学、证书培训、大赛指导、双创思维”等四个领域的工作中,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为提升参赛队员的能力提供了智力保障。
“3”:是实施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是组建“师生混编、迭代更新”的大赛项目团队;第二步是在团队内部实施模拟对抗赛,提升选手的专业技能,开展选手的心理建设;第三步是出台大赛相关的激励制度,保护参赛师生的备赛积极性,促进参赛团队迭代更新、健康发展,保证大赛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3”:是协调好参加队员课堂学习与大赛训练、分工与合作,技能指导与团队管理等三方关系,建设稳定的管理机制,为团队训练提供有力保障。“4433”专业技能大赛训练模式的运行流程,详见图 2 所示。
图 2 “4433”技能大赛训练模式运行图
2.“4433”技能大赛训练模式的实践
2.1重组“课证赛创”四维融合课程内容,解决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考核内容脱节的问题。
2.2打造“四能型”双师素养的指导团队,解决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与技能大赛指导要求契合度不高的问题。
2.3实施“建团队、队内赛、定奖励”三步走策略,解决大赛队员不稳、指导训练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2.4协调好竞赛训练中的三种关系,解决大赛管理主次不清、水平不高、方法不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