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南京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广禄)12月2—3日,由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南京召开。论坛主题为“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建设”。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南京举行 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助力教育事业创新发展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丁晓昌主持开幕式,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在开幕式上致辞,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葛道凯分别讲话。3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在特邀主旨报告、书记校长论坛、国家教学成果奖专题报告、研究生论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等22场次的研讨中,围绕年会主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此次会议立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既是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的长远所需,也是高质量开展人才自主培养的当务之急。”江涌表示,江苏省高教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学术立会、服务兴会、合作强会、规范办会”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江苏教育发展大局,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决策咨询、专业服务等相关工作,为江苏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要牢记使命、服务大局,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服务教育强省建设;围绕中心、团结引领,以更优的学术研究助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集智聚力、改革创新,以更大的责任担当促进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加快构建;坚持学术立会、从严治会,以更严的标准提升内部治理水平。
葛道凯代表中国高教学会对此次学术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提出,江苏高等教育学会以繁荣江苏高等教育和高教改革为宗旨,积极承接高等教育公共服务类工作,有效发挥了省级学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他提出,在教育强国建设总目标下推进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建设,要紧紧抓住后疫情时代之变,迎接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挑战与应对;抓住教育强省的高标准建设,以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江苏高教改革;紧紧抓住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大趋势,深化普及化进程下江苏高教发展的理念、体系与内容。
王成斌全面介绍了南京师范大学近年来的主要发展成就,并表示,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高校不仅要担负起服务国家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更要承担起人才自主培养的历史重任。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高质量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民族复兴伟业培养更多大有可为的优秀人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视野中审视,建设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要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让教师沉下心来潜心教学,让科技人员放下心来攀登学术,让学生静下心来追求真知。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推动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创新
在特邀主旨报告环节,葛道凯提出,高等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在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的进程中处于关键地位。他从教育、科技、经济三个维度提出,迈向新征程的高等教育,需要兼顾个性化、多样化、终身化、国际化、数字化等,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目标,对现有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综合改革。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王建华提出,近年来随着唯绩效论或绩效主义在高等教育中的蔓延,曾经为测量和提高绩效而发明或建构的理论、技术和制度成为大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未来改革的出路不是简单地强化或淡化绩效分析,而是要更加合理地使用绩效管理和评价工具,建立起科学的绩效分析体系,并基于科学的绩效分析体系促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在书记校长论坛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张连红,常州工学院党委书记汤正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贺兴初发表演讲。
单忠德立足教育强国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要保持战略定力,把牢高等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注重一体发展,领会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加强学科建设、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新模式;坚持引培并举,不断取得高层次师资建设新成效;坚持“四个面向”,不断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新支撑;坚持文化引领,不断迈出高品质校园生态新步伐。
张连红介绍了南师大本科拔尖人才培养经验,并提出,要聚焦内涵建设、攻坚人才培养,彰显立德树人成效;强化创新驱动,培养一流卓越人才;突出特色发展,勇担师范强教使命;深化开放融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质量文化形成共识有待加强;以生为本,打造协同育人支持系统;服务战略,推动拔尖人才培养改革。
汤正华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必须从外部和内部两向度进行全局性谋划,要适应产业需求、重塑人才培养类型;优化课程体系,开发产教融合教材;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型教师队伍;推进基于人才培养的育人平台建设;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国际化育人新平台;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以就业为目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贺兴初谈道,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依托产业升级需要、以应用为导向,致力于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要强化类型教育的定位、基点、模式及路径,与“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等深度融合;紧扣技术技能完善教学体系,动态更新教学资源;探索构建“数字平台+企业生态”人才培养模式,为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创新赋能。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国家教学成果奖专题报告、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第八届研究生论坛,颁发了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