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研究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作者:吕晶发布:2023-11-17 17:46分享: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吕晶 主持完成了2021年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基础课课程群”专项课题“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研究”(课题编号:2021JDKT015),课题组主要成员:左欣、张洁、薛亚非、徐卫军、周敏、谷静平。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是除计算机相关专业之外,所有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程,该课程不仅是传授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也提高了学生们的计算机运用素养和信息化应用能力,更是对后续的许多专业课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0年5月,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正式提出了要把思政教育贯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一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更好的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质量,有效且不突兀的将课程思政融会贯通进去,深度挖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内涵,解决好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互配合的问题,培养出更适合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这就是需要我们深思的地方。
在具体的目标实施中,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具体改革方法、新教材的编写、高素质的教师。
第一、制定教学目标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中,可以先简单的进行一个大方向定位,在课程的培养方案中,将《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分三个大目标: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思政目标。
       首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树立科学意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使用技能。在严谨规范、求真务实、认真钻研的科学精神指导思想下,熟练地运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进行各种基本操作,掌握使用计算机搜索数据、处理数据、规范数据的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情感目标。教师在灌输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在理论课程题材和实践课程素材的选用上,尽量选择有激发学生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触动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引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学题材和实践素材。
最后,思政目标。可以细分为六点,一是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三是培养良好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四是提高人文素质,激发科学精神;五是增强安全意识和对事物的认知、辨别能力;六是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产生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具体改革方法: 
       首先,改革教学方法,在理论课程中将课程思政思想贯穿于教学过程。例如通过对计算机发展历史和相关人物事迹的介绍,让学生拓展视野,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塑造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或者在教学中通过对社会案例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对问题的认知能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精神。也可以在教学中对我国近些年技术上的快速蓬勃发展,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对国外的先进技术作客观阐述,了解到和国外的差距,让他们有一种危机感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以培养课程思政思想为中心,在实践课程中改进。比如在教学中进行公共道德教育,树立行为习惯,培养职业品格。或者在教学作业检查中,以作业抄袭为例,进行诚信教育。也可以在实践操作的案例库中,增加加强爱国主义、提倡尊师重道、培养严谨规范等类型的练习案例,潜移默化的提升大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项目组还通过慕课、雨课堂、考试酷等形式,进行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将一些课堂上来不及讲授的课程思政内容作为课程兴趣在课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和华为ICT学院合作,将课程思政、考证、企业应用合并在一起,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
三、新教材的编写。
       课程思政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原本的教材并不能完全符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思政教育要求。可以梳理出具有课程思政性质的典型教学案例,同时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从教学设计、实践教学等环节强化课程思政的渗透和融合,探索出适合课程思政思想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编写出具备课程思政核心要素、体现课程思核心思想、素材丰富的课程思政新教材。
       以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出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之材。
      紧密结合课程的特点与建设要求,找准课程中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凝练出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坚持“实事求是、教书育人、创新思维、科学探索”等原则,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开展工作。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用科学说话,潜移默化、融会贯通的传播正能量,不硬讲、不空讲。  
本项目团队编写了计算机实践教材和信息技术项目化教程,实现了该目的。   
四、高素质的教师
      课程思政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改变教师只传授知识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改为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适度的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全院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专业技能。因此,对教师也是一个新的挑战,通过基于课程思政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促进课程和专业的建设与改革,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思政,就是在课程中深挖“人文元素”,高校设置的每一门课程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教育,都是为了教书、育人,本身就含有人文元素在内。同样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也完全可以成为人文精神的载体,只是相对于其它文史类专业课程显得更为隐化。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人文素养,使教学中的知识内涵更为丰富,知识教育更富有情趣性,能力培养更加务实。课程思政不是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思想政治教育所体现出的一种价值观和精神追求。不是单纯的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而是通过相关的教育手段融会贯通在课程知识里,进行价值引领,逐步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项目团队成员师资力量较强,拥有985博士1人,211博士1人,985硕士1人,211硕士5人,3名副教授,最低讲师职称的精干团队,有力的支撑了项目的研究和推进。项目组成员均具有多年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经验,另外所有成员还承担过程序、网络、数据库等课程的授课,教学经验极其丰富。该团队成员主持的《计算机基础》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大学计算机”成功申报了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本项目研究成果如下:
1、编写具备课程思政核心要素、体现课程思核心思想、素材丰富的课程思政新教材两部。
主编一部:大学计算机实践教程(第2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2.8,ISBN:9787313268211
参编一部:大学信息技术几处项目化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11,
ISBN:9787313239655
2、发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相关教学论文一篇。 
吕晶.程序设计教学中的算法的认知[J]福建电脑,37(04)
3、在认真钻研、科学探索的精神指导下,还获得了如下成绩(科研论文两篇):
吕晶,薛亚非刘益新.拉普拉斯修补矩阵下图像渐晕高效复原方法[J]计算机仿真.2023,40(08)
吕晶,薛亚非,谷静平.像素邻域差向量协方差特征的多视角人脸检测[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22,22(02)
4、为体现科学精神,申报相关专利,2021年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可对外提供无线充电的计算机,证书编号:2020215265400
5、软著一项
     高级office阅卷评判打分系统
     证书登记号:2020SR0738696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