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研究一以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周中艳、潘静 主持完成了2021年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基础课课程群”专项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研究一以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课题编号:2021JDKT043),课题组主要成员:茌庆梅、闫志强。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围绕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这一主题,以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形式调研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和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和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边研究边实践,构建劳动教育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形成全程、全方位、全员实施劳动教育的体制和机制;探索劳动教育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研究制定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研究成果
1.撰写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和劳动能力调研分析报告
课题组以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观和劳动能力为抓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设计了《大学生劳动观和劳动能力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座谈和访谈等形式,对江苏安全职业技术学院618名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内容、劳动参加渠道、劳动的感受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对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和劳动价值观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形成了分析报告。本次调研采取随机发放问卷,涵盖面广,能真实反映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现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
2.建立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制和机制
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不断提高学生劳动技能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目标构建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组织机构、出台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管理办法。组织机构下设课程教学工作组、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工作组、行为习惯养成工作组、爱心服务组、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工作组和宣传报道工作组等。各工作组在学校劳动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员、全程、全方位开展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管理办法确立了劳动教育的目标,规定了劳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明确了劳动教育的组织、考核和保障任务分工和要求。
3.编制了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是落实学校劳动教育管理办法中目标任务的具体举措。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明确了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确定了总体目标和具体实施措施,并从组织保障、师资保障、经费保障和安全保障上明确了任务和分工。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结合高职院校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和工作实际制定,通过课堂内外衔接、理论实践结合、教育教学协同,形成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4.研究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的策略
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以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任务为抓手,分析了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种劳动类型的本质和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根据高职院校阶段教学的根本任务和教学实际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要把实习实训作为主阵地,通过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专题教育、思政课教育、班团课、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和宿舍、教室、校园环境卫生打扫等途径,全面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新系统。劳动教育要注重组织机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评价体系建设和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等,只有各项保障措施到位,才能保障劳动教育的落实,才能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施质量。
二、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涵盖大、中、小学,内容涵盖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等,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企业协同开展的教育,是决定学生生活能力、生产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教育。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必须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现状统筹规划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实习、实训主阵地,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科、专业课、劳动教育实践课、日常校园、教室、宿舍卫生打扫、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活动等,通过科学评价,不断推动劳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将学生培育成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熟练劳动技能、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是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是培养想劳动、会劳动、能劳动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要途径。作为学校只有加强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从根本上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特别是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劳动教育尤为重要,务必要抓住实习、实训主阵地开展好劳动教育。
2.劳动教育需要统筹规划、科学评价、协调推进
劳动教育涉及劳动思想、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养成和行为习惯等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劳动教育既蕴含在各门课程教学中,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活动息息相关。因此,学校加强劳动教育是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和各部门通力协作,需要制定科学、客观、全面的劳动教育评价标准,督促和激励学生接受各项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才能协调推进,取得预期效果。
3.劳动教育推行政策有力,高职院校正在扎实推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和组织实施做了全面部署。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劳动教育性质、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对劳动教育途径、关键环节和评价、规划和实施、保障和专业支持提出了具体要求。江苏及各地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也相继出台了劳动教育实施意见,将劳动教育纳入高质量考核体系。对照上级文件精神,各学校迅速行动,成立了学校劳动教育领导小组,设立了劳动教育教研室,制定了劳动教育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将劳动教育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劳动教育课程标准、教材、指导手册和考核评价标准等,全面扎实推进劳动教育。
4.劳动教育实施中还存在三大难点
(1)思想认识问题。
主要表现在师生没有充分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意义,没有深刻认识劳动的内涵和外延,教育教学中过于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劳动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的教育。另外,学生受家庭和社会影响,接受劳动教育动力不足,甚至心理抵触。
(2)协调推进难题。
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企业协调推进,学校作为教育体系主要建设者和实施者,需要家庭、社会和企业配合,但家庭、社会和企业是否配合及配合到何种程度难以控制。
(3)成效评价之惑
学校劳动教育落地实施、提质增效需要高度重视评价问题,对其进行成效评测是解决学校劳动教育实效性问题的基础性工作。学生的劳动素质或劳动教育的目标大体分为三个方面: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核心的劳动观念,必要的日常生活、社会服务和职业劳动技能,以“勤俭”为核心的劳动和生活习惯。即观念目标、技能目标和习惯目标。观念目标可借助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采用的态度测量方式通过卷面考试进行考核;技能目标是外显的可观测的,可以通过学生的操作进行考核;劳动习惯是外显的,是在长期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需要长期观测,可采用自测和他测相结合。但是通过考试进行的自述性劳动观念评测和通过自评和他评进行的劳动习惯评测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还有待商榷。
(二)对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是认真研究、稳步推行。在实施劳动教育前,要组织人员对劳动教育各环节和各项活动开展广泛调研,制订活动方案或课程标准,编制教材或指导手册,制定考核办法,根据各校情况量力而行,可以一边设计一边实施一边完善,力争各项劳动教育活动取得成效。
二是更新高职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理念,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的不同需求,灵活组织劳动教育活动,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和方法,构建适合本校发展实际的劳动教育体系。不断加强组织结构建设、打造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开发劳动教育教学资源、加强劳动教育实践评价和构建劳动教育协同机制,并不断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
三是建立劳动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平台发布学生学习和劳动任务,学生通过学习、答题或上传劳动完成情况的图片完成任务,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记录、答题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信息平台切实实现客观、公平、全面记录学生接受劳动教育情况,有利于劳动教育的组织和开展。
四是劳动教育的实施要注重实效性和闭环管理,要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处理。各个过程环节要记录好、保证有据可查,从而可以促进各部门、老师和学生主动参与劳动教育的运行,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劳动任务、提高劳动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