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孟琪璐、刘婷 主持完成了2021年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基础课课程群”专项课题“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21JDKT077),课题组主要成员:吴怡、董建文。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得以延续的手段和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劳动教育,既是中国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迫切需要。青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引导他们担当社会责任并获得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必不可少。
一、普通高等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2020年3月27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意见》提出,要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在大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并对其进行系统化强化。把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有中国特色的、有其自身特点的、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劳动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大学生进行劳动精神的培育,弘扬劳动光荣,继承传统美德,是十分有意义的。本研究将为我国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我国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二、普通高等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开展情况
当前,在大学里开展的劳动教育工作已初见成效。然而,目前我国的劳动教育与新时期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如注重“ 体力教育”和“技能教育”,简化“劳动教育”等,使一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对劳动产生了强烈的排斥。我国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有:①劳动教育人才的培养计划不够完善,思想、态度和能力之间并未形成相互影响。②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够紧密,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劳动教育多数在校内实施,校外较少;多数学校劳动教育时间不足,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缺乏。③评估体系不完善,没有规范的过程监管。④不同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同时对师资的培养不足。
对此,应采取具体的措施,规范制度,健全机制,尽快补齐我国在劳动教育方面的不足,并把《意见》的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落实,把劳动教育融入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方面,使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构建普通高等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三种类型的劳动教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上,强化劳动教育。为此,高校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 落实根本任务,发挥立德树人重要作用
要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首先要构建一套完整的劳动教学体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价值观与技能、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劳动价值观与劳动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不能把劳动教育变成惩罚手段,不能把劳动教育变成技能学习,不能把劳动教学变成实习抵消。在我国,对劳动者进行劳动教育,不仅要培养劳动者的劳动技能,而且要培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通过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的分析,发现我国现行的劳动教育体系虽然存在一定缺陷,但是在育人方面较突出。并且,随着我国劳动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其能力会越来越强。在此基础上,以“五育并举”的理念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坚持“劳动为中间”的方法教学,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二)明确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建立课程体系
首先,要增强劳动意识,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劳动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意义,这才是劳动教育的终极目的。其次,要培育对劳动的感情和态度,要树立热爱和敬畏劳动的意识,要对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各个阶级的劳动者表示尊敬,要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要主动地建设祖国,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民服务。接着,对学生进行劳动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劳动,使其具有基本的劳动能力,从而达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求,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要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所具有的独特的培育价值和目的,它是其它课程所不能取代和覆盖的,它在学生们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劳动的种子。因此,我们不能只懂得体力劳动,却忽略了理论教育,要通过“五育并举”,以及各方面的合作,为学生们提供进行劳动教育的机会。
(三)确定劳动教育内容,发挥育人作用
从教育目标出发,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类型特点进行劳动教育,重点是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劳动教育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也不能只是做做样子,一方面,应该以普通高校的特点为基础,对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将各类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需要对各个课程、科目中所含有的劳动教育元素以及它们所具有的劳动教育功能进行系统的梳理,从而在整体上对其它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和要求进行有机的整合。可以将日常劳动与学科专业相结合,扎实开展劳动教育。例如植物种植、机电维修、校外生产实践等。
(四)重视实施途径,广泛开展实践活动
新时代劳动教育注重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参与。家庭应在劳动教育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学校应在劳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应在劳动学习中发挥支撑作用。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应该履行好主体责任。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面临的困难是缺乏标准的引导,所以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需要很多资源作为支撑,联合各方面力量对支撑资源进行探究。第一是是联合家庭。发挥家庭、父母对劳动教育的示范引导作用。第二是整合社会资源。依托地方政府,共青团,企业和农场,例如与相关组织联系引进传统服务型劳动,对学生进行广泛的劳动教育。第三是高校要搭建家校社平台,做劳动教育体系中坚力量,加强综合实施。实现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形成家庭、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教育体系。
(五)重视过程管理,完善评价机制
根据劳动教育要求,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以及安全保护等内容。首先,要重视过程设计和监管,劳动教育课程也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包含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并且注重课程实施的效果。同时,还要重视对指导老师的培训,确保他们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来开展劳动教育。此外,在课程进行之前要有详细的计划,课堂上要有有条理的组织,课程结束后要进行充分的总结。第二点是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在课内外劳动中的过程和结果,重视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态度,发现个性化的内容,并制定可行的评价指标,将劳动教育的评价纳入学生素质评价体系中,作为评优评先和升学毕业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建立奖励机制,举行表彰大会,选拔优秀和典范,组织劳动技能展示、劳动成果展示和劳动竞赛等活动,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事例和经验做法。
四、结语
劳动的价值不因贵贱而有差别,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劳动、专业竞技中的奋斗付出、社会实践中的实际行动,还是志愿服务中的无私奉献,都属于劳动的范畴。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需要劳动,没有哪个领域是排除劳动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手段,也是维持生活的方式。劳动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行为,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力量。劳动是一种技能的展示,是专业知识的实践。劳动是一种品质,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只有具备努力奋斗的精神,人类才能够避免灭亡;只有具备精湛的技艺和工匠精神,人类才能够取得进步;只有具备团结一致的精神,人类才能够拥有希望。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随着时代的呼唤而产生的,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应该不断引导大学生在劳动中提升自己的素质,以青春和活力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