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下大学英语交互性课堂的多模态式构建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吴婕 主持完成了2022年江苏高校“共建高质量的外语教育新生态”专项研究课题“信息化时代下大学英语交互性课堂的多模态式构建“(课题编号:2022WJYB007),课题组主要成员:张琪安、季超。
大数据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教学资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信息传递的高速性也使得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模态。信息网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催生了新型大学英语课堂。本课题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交互式教学方式相结合,探求如何最大程度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网络资源,协调多种模态,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建构,构建多种模态协同发展的课堂以实现大学英语多模态化交互式的最优化。
一. 理论基础
语言学体系中的系统功能语法认为,除去语言,其他符号系统也能够合理构造,表达意义,语篇世界也就会呈现出数字化和多模态化的特点。而在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形成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则主要研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将多个模态相互融合,构成的复合语篇文本以实现表意功能。多模态分析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一直是研究热点,早在1996年便有学者提出将多模态话语分析与外语教学相结合。国内学者对于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研究应用于外语课堂教学的理论实证研究有着比较广泛的探讨,同时也强调培养学生多模态识读能力的重要性。各类学者的研究普遍认为,教学过程多个模态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或者冲突的,在不同的语境下,多个模态可以相互补充,配合表意,协同实现交际。
二. 多模态化交互式课堂的概念界定:
多模态化交互式教学是指基于网络大平台,在课前、课中和课下,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网络资源、应用程序等多种方式革新教学手段和充实教学内容,合理配置各种模态,营造真正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运作,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和其他模态相互协调补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参与度,并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时间空间的延展性和闭环性。多模态化交互式教学需要合理协调各个模态之间的关系,准确配置各种模态资源已达到模态资源的优势互补,共同建构意义,使教学的各类参与因素和构成因素相互融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成果的最优化,最终使学生得到智慧生成。
三. 多模态化交互式大学英语课堂构建策略:
本次研究参与学生为非英语专业工科大一学生,该班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在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性不强,教学参与程度低下,学生所学知识多困于书本,对于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强,教学输出成果较低。基于此,针对于该班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尝试构建多种模态共建表意、教学主体与教学参与因素交互性强的大学英语教学语境。
整个多模态化交互式课堂的设计构建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各个教学阶段的教学环节紧密联系,整体教学流程的设计呈现出智能化、交互性、个性化和无限延展性等特点。在课前准备阶段中,教师依靠大数据分析对学生情况做出客观科学的分析,以完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难点的设定。教师选取适当的网络资源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制作丰富的导入视频,例如结合教学内容中语言文化点选取适当视频,并将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U校园),让学生在课前阶段对课堂教学内容有初步了解的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参与讨论,产生教学交互。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选用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不同模态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感官刺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感。但在选择不同模态进行互动时,要注重多种模态在共同表意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多维性,合理利用不同模态的出现顺序和互动方式,使不同模态的共存表意的过程中,合理刺激学习者的感官,从而实现教学设计者的教学设定目标,有助于学习者更加直观性的理解教学知识点,进而提高学习者学习的高效性。在将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多种模态形式呈现出来时,教师也要注重教学参与因素的交互性,教师可通过信息平台(学习通)发布问题,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回答问题发表观点,学生之间可及时点赞互评,这种基于网络网络平台的课堂互动方式在极大程度上规避了传统课堂中受限于时间和课堂流程的刻板性,以及学生不能广泛参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在教学课后阶段,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可以从课上延续到课下,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无限延展性。在此阶段中,教师可设置符合外语交流的语境以提供学生用英语交际的平台,例如,多样化的学习成果展示、与平台机器的交流互动,这些多模态的交互方式在位学生提供模拟语言场景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也可在平台上上传丰富的课后学习资源以调动学生的延时学习兴趣。基于信息平台的作业点评的智能化,学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质量,并根据教师提供的修订要求自行修订或互助修订,学生可在平台上看到自己作业的即时评价,也可根据评价提出问题,在平台上继续生生互动和师生交流互动以提高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多模态化交互式课堂的模态互助性构建也有利于学生个人学习成果展示方式的多样性,多种模态的呈现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个人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最终,多模态化交互式课堂课前、课中和课后,学生在学习平台上产生的交际互动的数据都会为教师提供下一阶段的学情分析。
通过对该班学生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信息设备互动的活跃度,以及学生在整体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教学输出成果的连贯性和长时性,相较于传统教学课堂在教学内容上反映出单一化、刻板性;在教学主体和教学参与因素上反映出互动性低、参与度不强;在教学信息资源上反映出更新缓慢、可选择性低等不足之处,得益于信息技术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多模态化交互式课堂中多种模态之间相互补足、协作,共同建构意义使大学英语教学的输出成果极大提高。
四.结论:
大学英语多模态化交互式教学需要借助各种模态,例如文本模态、视觉模态,包括:音频、视频、图文之间的互动,实现意义共建,构建外语情境,使学生在获取基本知识的同时,通过感知体验各类语境,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利用互动策略实施各类丰富的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再穿插多模态式交互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和内部消化,进而形成完整的闭环型教学过程。在教师调动各种信息资源、设备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构建多模态外语学习语境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及人机互动的协同交互方式中达到人人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学目的并促进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在多模态化交互式的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学主体与各类教学因素广泛参与互动加强,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准确传达,有利于实现教学成果的优化也有利于学生的整体能力的提高,继而形成多模态平衡,协同共建的教学闭环。
基于本次研究,在后续研究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深该研究的广度与深度。首先,在构建多模态化交互性课堂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并保持对各类信息资源的敏感度;其次,构建多模态化交互性课堂是一个需要汇聚技术支持和团队协作的系统工程。因此,各高校应采取何种方式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广大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创建多元化教学和学习环境,鼓励教师采取多模态式的混合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采取何种教学反思或设计何种考核评价体系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方面;另外,如何将多模态化交互式课堂的区别性呈现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以保证在不同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和产出性也是后续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解决方式、不断投入实践,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教师自身教学能力,进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