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融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来源:江苏财会职业学院作者:臧海芳发布:2023-09-07 10:29分享: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臧海芳  主持完成了2022年江苏高校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外语教学改革”专项研究课题“中国传统文化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融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WYYB009),课题组主要成员:王  婷、李水莲、张  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其教学的基本特点在于语言、思想和文化的统一。这就要求,英语教学不应局限在知识传授和语言能力培养上,还应提升学生的文化敏感度和宽容度。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息息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缩影,有着丰富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支撑。在西方节日的冲击下,加之媒体推波助澜以及追求时尚的从众心理,大学生更喜欢过西方节日,追求过节的形式,在无形中受到了西方节日对其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的影响,而忽略了传统节日中最本质的情怀。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国家层面上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视,在新媒体的作用下,以全新的方式传播和庆祝传统节日,弘扬和传统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学生也愈加感受到期中蕴含的文化精粹和悠远历史感,但是认识多浮于表面,只知其形,而不知其意。在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时,存在着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难以向世界传播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因此,本课题开展实践研究,以期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感悟,提升文化自觉性,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使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同时,因POA强调对教材内容的选择,而每个学生都有关于传统节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教材内容和教学时间无法满足或展示上述内容,本课程课外补充开展生成式教学,穿插4个课时以供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生成式教学强调通过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持续交互,构建非预期、非线性的弹性课程此部分内容为学生自定内容,学生自行组成小组,教师不指定主题,小组成员结合自身经验和兴趣,结合第二课堂,校园活动、即将来临的节日等,集体协商后确定主题和成果形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学生对学习目标和任务的控制,保证学生学习内容的自主权。

      本研究采用混合方法,通过访谈、测试与书面反馈收集数据,在实施过程中辅以课堂观察和教学反思。为验证课程效果,在第一周和最后一周都进行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表达能力的测试。课程考试结束后,所有受试匿名参与书面反馈。 

      前测结果表明: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节日的能力整体较低,平均分仅为28.91分。大部分学生能列举出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的名称,因这些知识在高中时期是考点。对于传统文化相关的特色词汇,如放鞭炮放,压岁钱、元宵、插艾叶、祭祖、牛郎织女等,能准确翻译的学生很少,较多学生选择用拼音表达对于大多数节日意义的阐述仅限于表面或者开展的活动,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理解不深,在表述的过程中也出现很多错误。在选择介绍节日部分,大多数同学选择描述春节和中秋节,但能用英语准确表达春联、中国结、守岁、祭祖、猜灯谜、赏桂花等习俗的学生不多。以上结果证实: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积累,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有误差,表达能力严重不足,显示出文化失语现象。

      后测平均分提高至78.81分,此实验显著提高了学生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主要原因在于课程教学的产出任务围绕语言、句型和篇章展开。详细分析答题情况发现,教材中出现过的词汇得分率很高,可喜的事,部分教材外的词汇也有不少学生能够准确表达,这些知识来源于课外学生自主生成作品。节日意义的理解上进步也非常大,但是限于学生表达能力有限,在表述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第三部分介绍节日中,不在局限于春节和中秋,大多数学生能够重现课堂的产出任务,部分同学能够较为准确地表达教学中并未涵盖的主题,音译或字面直译现象明显减少,意译、释译明显增加。本课程加深了学生对中国文化内涵的理解,传译技巧有所提升。

      对书面反馈整理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1.针对POA教学模式,95%的同学认为POA比传统方法好,最频繁提到的优点有:提供更多的口笔头产出机会;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参与度更高,互动更多;更有成就感,每次课或单元结束时都有可见的书面或口头成果。该模式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普及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知识,消除了以前模糊的知识误区,有了谈资。
     2. 课堂不再以教师为中心,通过脚手架的搭建,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提供不同的产出任务,以前完全不敢开口说英语,现在有了自信,可随口说几句。基于观察可知,脚手架的搭建降低了学业求助的风险,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中国文化理解和英语表达能力。
     3. 课外生成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展现了学生的多方面才能,了解了更多的真实生活相关的知识。学生在此阶段呈现出超出预期的创造力,展示的作品形式有校传统文化节的演出作品,如诗词朗诵、话剧表演等;有美食节的传统节日美食介绍;有围绕各个节日开展的活动策划;有短视频或vlog版本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真实节日介绍等等.通过该模式,学生多项能力有所提升,例如PPT设计与展示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发散思维,学生更自信外向,更善于交际和表达。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模式构建和研究设计有待完善。后续研究将对教学流程,尤其是教师的支架作用进行更严密的论证与设计在,更好的促进产出任务的实现。在研究设计方面,本研究主要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后续研究需结合输入与输出,融合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及跨文化交流能力,设计综合性任务,以测试特定的跨文化沟通情境下的语言使用能力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英语产出能力。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