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视域下江苏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南航金城学院为例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作者:奚曦发布:2023-09-01 10:07分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奚曦  主持完成了2021年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基础课课程群”专项课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视域下江苏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南航金城学院为例 ”(课题编号:2021JDKT070),课题组主要成员:颜沁梅、姚志琴、张敏、翟雨芹、杨柳、安宁馨。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卓越人才。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应用型高校面向地方行业需求,立足培养富有实践精神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更须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与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中的独特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独立学院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劳动人才的使命,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共同承担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际,培养能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型劳动者的育人任务。独立学院应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将深化产教融合,政产学研用协同,着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造性劳动实践能力,培育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新命题,实践新方向。
一、 课题实施情况
       根据研究目标及重难点,设计了覆盖经管文及理工科的调查问卷,以便完善我校现有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更有针对性开展劳动教育。
(1)调查问卷设计
      为了更好地了解民办高校学生劳动教育的基本现状,根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需求,设计了《南航金城学院学生劳动教育实施现状》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南航金城学院各年级各专业的大学生。由于疫情及其他原因,本次问卷主要采取线上匿名填写的形式,以便快速、广泛的分发,保证了问卷样本的地域多样性及层次多样性。为了更好地把握我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发展情况,还通过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增强研究的科学性。
本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部分,这部分主要包括:学校、性别、年级、专业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我校学生劳动教育现状调查,本部分设计了 18个主题。其中问题5-10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基本情况调查;问题 11 至13 与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有关;问题 14 - 17与社会劳动教育有关;问题18 - 22 是对我校大学生劳动认知和劳动实践情况的综合调查。
(2)调查问卷回收结果
       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 335 份,有效回收率为95.7%。收回的335张问卷中,有14张无效,剔除后剩余321张,有效问卷率为 95.8%。通过对全校各专业学生的调查,对我校劳动教育开展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
(3)学生劳动教育学习诉求
1、对劳动教育了解程度高
      第4-10题基于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基本认知展开,85%的学生对劳动教育有一定认知,90%以上的学生认为开展劳动教育是必要且重要的。通过调查发现,00后大学生通过各种新媒体渠道,对劳动教育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由此可见,进行劳动教育研究及建设,有助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五育”并举举措,充分发挥“五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对劳动教育认知差异大
       通过问卷发现,62%的学生认为劳动教育首先应帮助实现个人价值,28%的学生认为应服务社会。由此可见,00后对于个性发展及自我实现存在较大需求,这一点也体现在第15-18题中:学生们对于劳动素质最应在哪方面有所提高的答案十分分散,有的想培养良好意志品质、有的想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有的想塑造正确劳动价值观;对于想参与何种劳动形式,从专业实践到社会服务,从义务劳作到高科技工作体验,大家兴趣广泛且各有差异。因此,我校劳动教育环节的设置应尽量符合学生的自我认知、兼顾个性化发展,单一主线不能满足00后Z世代年轻人的需求。
     目前,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范畴都有了相关标准,但在课程推进中,对应提供哪些理论学习内容和实践锻炼机会、具体培养学生哪些劳动能力和品质,观点不统一,影响劳动教育开展实效。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从单纯的劳动行为到劳动教育的转换,需要兴趣、意志、责任、技能、方法、环境等因素的支撑。但目前劳动教育的开展往往过于注重学生劳动实践的形式,出现劳动游戏化等问题,而对劳动的育人价值稍欠关注。
3、拟参与的劳动教育形态各异
      从第18-22题可以看出,100%的学生参与了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有的是简单劳作、有的是社会服务、有的是创新创业竞赛、三下乡、校外兼职等,劳动教育普及程度高。其中简单劳作参与者最高,达52%,但从学生主动参与的意愿来看,他们更希望的是丰富劳动的内容,有67%的学生提出了此种想法;另有一部分学生提到希望开拓劳动教育的场所及方式,学校提供更多劳动教育的机会,不仅限于拔草、打扫卫生。我们也从问卷欣喜的看到,53%的学生希望更有机会参与公益活动服务、回馈社会。同时,从词云图可以看出,“多元化发展”被提及的频率最高。
       由此可见,我校高校劳动教育的学段特性有待彰显。高等教育需要特别强调专业、技术、职业能力养成的劳动教育,但由于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采取简单化、统一化的行动逻辑会导致劳动教育与大学生专业课程融合度低,劳动必修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规划存在一定随意性,劳动教育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让学生进入学校食堂、图书馆进行劳动体验。
      通过问卷可见,新时代独立学院等应用型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贯彻教育强国战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社会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蕴。但是,当前独立学院在劳动教育面临劳动教育理念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劳动教育资源整合配置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过程相脱节、劳动教育内容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劳动技能发展相脱节、劳动教育方式方法与应用技术型人才个性化发展相脱节、劳动教育效果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发展预期相脱节等诸多困境。因此,需要从更新劳动教育理念以契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新目标、整合劳动教育资源以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现实需要、优化劳动教育内容以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劳动技能发展、丰富劳动教育方式方法以适应应用技术型人才多元化化成长、聚焦劳动教育成效以达到应用技术型人才发展预期。
二、 改革成果
1、实施途径
      本项目基于南航金城学院的学生特点及学校定位,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设计了三条劳动教育线:首先,通过在校内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为在校学生的劳动教育主线;同时,开设多种多样的德智体美劳相关的辅助劳动教育课程作为补充;最后,依托各类专业课中的实践实训为劳动教育的升华,三条线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以专业课中的劳动教育融入为例,以教学中的实验实训及实践环节为呈现方式,辅以润物无声的理论教学为深化和强化。比如经管类专业主干课市场营销学,将原计划中56学时的纯理论教学拆分为48学时理论+8学时劳动教育/实践实训,并增加了营销实训(1周)及企业模拟实训(16学时)课程,给予学生全方位了解、掌握、参与劳动教育、实践实训机会。8个学时的劳动教育及实训环节包括:2学时营销沙盘操作、2学时企业实操实练、2学时策划报告撰写及2学时的乡村振兴及劳动教育。其中,2学时的劳动教育环节面对全校开放,可供各专业、各年级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尤其针对有意向参与红旅赛道、挑战杯、电子商务三创赛等服务地方经济的竞赛项目的学生,旨在打破专业、学科的界限,实现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的协同育人。
      通过实训环节与劳动教育,学生大致了解了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及我校劳动教育及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现状,教师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去,身体力行的开展服务性劳动。并通过要求学生提交初步的创意及策划,实现会计专业学生财务管理、营销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以及对理工类信息的认知和了解,同时,促进理工类学生掌握一定的经管类知识,最终达到劳动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塑造,打造属于金城学院的劳动教育品牌及IP。
2、达成效果
      通过我校三条线的劳动教育,学生基本对于什么是劳动教育、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专业课中如盐入水的劳动教育课,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生动灵动,不说教、不突兀;劳动教育课程的开放性也使得不同专业的学生接触到了专业以外的知识和讯息,如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大致了解信息技术,而机械工程的学生掌握了一些营销原理,艺术类学生潜移默化的提升整体美育素养..在切实锻炼学生劳动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同时,进行了人格的塑造和爱国精神的培育,实现了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1)、研究性毕业论文及期刊论文:
1、2017级国际商学院陈叶叶(2017064206)题为《新媒体背景下农产品营销影响因素研究》毕业论文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2021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并获得江苏省2021届本科生毕业设计三等奖;
2、2018级国际商学院专业相关毕业论文:
陈洁(2018045102)题为《基于在线评论的农产品消费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潘苗条(2018045103)题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宿迁市旅游服务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程梦梦(2018045111)题为《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东营市生态旅游营销策略分析》、
钟明月(2018045212)题为《新媒体背景下乡村特色旅游小镇营销策略研究——以平湖宋街为例》、
于渼琦(2118045716)题为《农产品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以苏州碧螺春为例》、
周颖怡(2118045721)题为《南京市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分析》、
李健(2118045725)题为《“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策略分析》的相关毕业论文;
3、其中陈洁(2018045102)《基于在线评论的农产品消费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程梦梦(2018045111)《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东营市生态旅游营销策略分析》为2022届 校级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陈洁(2018045102)《基于在线评论的农产品消费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获推参评2022届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
4、马状状、奚曦:“ 你农我农”平台建设-乡村振兴背景下助农新模式研究,教育研究,2022(05):222-224;
5、陈孟杰、奚曦、成昌瑞: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媒体助力融水农业发展路径研究,教育研究,2022(06):208-211.
(2)服务性创新创业类竞赛:
1、国际商学院会计专业白若冰、芮雨田、戴毓参加2020年全国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大赛决赛“案例分析大赛”,凭借农业企业研究报告《疫情冲击下我国种业企业发展研究》获得全国三等奖;
2、国际商学院会计专业解韬及航院马状状、信工学院张赟等同学《“你农我农”-强农、兴农、利农、助农新平台》项目,获得2021年南航金城学院第七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3、国际商学院会计专业解韬及航院马状状、信工学院张赟等同学《“你农我农”-强农、兴农、利农、助农新平台》项目,获得202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电子商务“三创赛”一等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创业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并参与省赛;
4、国际商学院会计专业解韬及航院马状状、信工学院张赟等同学《“你农我农”-强农、兴农、利农、助农新平台》项目,获得第七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三等奖(为我校当年唯一获奖项目);
5、机电学院郑凯、国际商学院会计专业杨采妮等同学“春风化“裕”-农作物多功能栽植机”获得第八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三等奖;
6、国际商学院会计专业李雯倩、艺术传媒学院谢鑫等同学“融特色文创于刘老庄支柱产业,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文旅品牌”项目,获得第八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三等奖;
7、国际商学院及航院、信工学院、艺术传媒学院二十余只支队伍参与2022年中国农产品数字营销大赛-我为秭归代言,获得三等奖两项、优秀奖三项、参与奖三项、创意策略奖五项、优秀指导教师两项;及中国服务贸易协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
8、国际商学院作为主要负责者,承办了2022年中国农产品数字营销大赛-我为日照代言,目前报名队伍设涉及信息工程学院、航空运输学院、国际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报名参赛人数近四百人,参赛队伍逾90支,再创新高;
9、通过两次竞赛的合作,中国服务贸易协会拟与国际商学院开展进一步的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共建工作,围绕乡村振兴进行一系列的电商课程及营销培训、就业指导、助农相关行业就业推荐等;也是该机构首次提出与独立学院(民办高校)进行实训基地共建。
(3)、服务性劳动教育相关项目:
1、商学院、航院《品苗味, 观苗寨, 助苗农—新媒体助力融水县特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获得2021年校级重点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目前已顺利结题并获评校级三等奖;
2、商学院、航院、信息工程学院《“ 你农我农”平台建设-乡村振兴背景下助农新模式研究》获得2021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立项,目前已顺利结题并获评校级三等奖。
三、项目思考
       劳动教育不仅依赖在各个教学环节及通识教育中设置专门课程及环节,还应在讲授专业课程过程中发挥劳动育人的作用。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本身就是劳动教育最好的载体,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融入课程教学,通过发掘教材本身所具有劳动教育的元素,在实施专业教学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让学生亲历不同学段劳动内容的连续过程,不断深入获得对于劳动本身的深刻认识。同时,进一步将劳动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学科竞赛、大学生创业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教育素养。
       进一步完善高校劳动教育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的抓手,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更应在劳动实践中践行工匠精神,努力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深刻内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