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朱海军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0JDKT080),课题组主要成员:李跃、孟德宇、裴智民、刘伯超、李郑立。
一.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难点分析
(一)高校体育课程教育思政教学考评体系欠缺
在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及教学成绩这一方面,如何对结果进行合理量化,裁定评定标准成为高校中体育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难点。不少高校仍依靠老旧的考评体系,仅仅以课堂出勤率、测试的达标情况及课程的完成数量作为考核项目,学生在课程完成时所完成的人格培养没有得到系统量化的评价。这样得到的学生体育成绩也是片面的且不完全的,没有达到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建设的要求。在“立德树人”这一视域下完成对专业人才的衡量与评价,需要学校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多加揣摩,和学生及教师一同探讨,以交出既能考虑到学生的精神建设,也能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做出评价的思政教学考评体系。
(二)高校体育课程教育教学缺少创新
大多数高校在进行体育课程教育时,只会应用现成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并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探究新型的教学方式。有些高校对教学方式的研习只存在于附近省份,对更远更新的地域教学便存在着不愿了解,不愿借鉴的心理。事实上,在某些教学试点学校已经开始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深造学习时体验到与过去 十二年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这对学生在教育情境中保持兴奋度和新鲜感是有一定帮助的。
(三)高校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模块单一
我国高校对体育课程的思政建设的调查与研 究其实已有一段时间,但一直不能深入骨肉,大多数内容只存在于皮毛阶段。而许多教学模式又停留在理论阶段,高校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去对这些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实践研究。这样的教学便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到的一直是同一种教学模块,对思想政治的认识与学习无非是通 过“开大会”、老师课前谈话这样的方式来获得,并没有更多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思政建设在体育课堂中的推进。教学方案的实施已远远落后于教学大纲的更新进程,这是不利于更进一步实施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建设的。
(四)高校体育教学队伍思政理论基础薄弱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并不能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标准来教导学生,再加上教师本身对体育思政教育基础理论的缺乏,更约束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要让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中全面推进,必须要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积极改变自己已脱节于时代的认知,提升自己的思政基础知识,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实习于调研中得到更新,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做到对学生关爱、对课堂敬重、对教学严肃,承担育人的责任,切实把自己的德行融入到教学中去。
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完善高校体育课程教育思政教学考评体系
高校可以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并行的情况下,建立多方位的思政教学考评体系。首先是教师评价,评价高校体育师资队伍时,应将师德师风作为评定的第一标准,而后才是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方式、教学成绩等。同时,在以往的专业课程的考核中加入具体细化的测评,由测评成绩对课程教学进行动态监控,以确保教学环节的尽善尽美。在学生评价方面,应将学生的精神状态,思想建设纳入考核范围,而考核的方式又不能是感想写作、出勤率等死板的途径,学校应多以思想交流、竞技表现、课程完成情况等作为学生思政成绩的考核参考。通过完善高校体育课程教育思政教学考评体系,不断增加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科学设计体育课程思政内容
高校在设计体育课程的思政内容时,应当从每一个教学小结、每一堂课中将思政教育进行细化和缩小把大块的思政内容划分为易于接受的教学模块。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思维个性来进行有目的性的教学设计,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重新进行规划和调整,使之落实到不同的学生身上都有着较高的适用性,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效率。传统的体育课程只重视对学生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培养,在融入思政建设后,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便应尽最大可能被发掘出来,并加以应用,让除了课堂教学的课外活动,如校内体育竞技、课余锻炼等内容也纳入思政建设中,让思政教育从无形中悄然影响学生的品行与道德。
(三)深入发掘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构成要素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构成十分复杂, 如何在不打扰到日常教学工作的情况下,完成对学生思想政治的培养,这需要对教学构成的要素进行深入发掘。高校思政教育并不是由单一的部门来完成的,大多数情况下,学校会选择几个便 于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学部门进行课程开设与教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教学部门便可以互相 配合,协同创新,一起总结教学上的经验与方法,整合思政课程与非思政课程之间的教学进度,共同分配思政建设中的教学内容。例如体育课程适合挖掘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便将这部分的思政教学内容交给体育课程,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不同层次的竞技精神。
(四)增强高校体育教学队伍思政理论基础
教师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可谓是无可替代的,有一个优秀的教师,课程的教学工作便完成了一半。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技能的传授人、一个知识的讲解者,他还是学生今后人生的引路人,学生会选择怎样的道路,会养成怎样的道德,这些都无不受到了教师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建设与未来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因此教师们应当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育人责任及自己所具备的影响力,增强自己的思政理论基础,提升高校中的教学队伍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流露出的师德师风进行综合评价,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思政建设的正轨,完成培养健全人才的育人目标。
从“立德树人”的视域下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决策,让我国从体育大国变为体育强国。我国高校应在体育课程中构建更完整的教学体系,不单单是从学生的体育技能与身体素质上对学生设立标准,培养学生,还应当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搭建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建设思政精神的平台。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高校教师团队的高水准教学,具体教学中完善的思政教学评定体系,以及具有创新性、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现阶段的大部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仍处于理论阶段,许多具体的教学途径仍未得到实践,这还需要各大高校的共同努力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