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境下数字化课程实施路径
江苏海洋大学安俊丽/许墨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20JDKT016),课题组主要成员:芦海英、顾晓红、刘 扬、郑佳武。
一、深化数字化课程建设意义的认识
2022年10月,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教育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育数字化是教育教学活动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也是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10月24日教育部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会议,怀进鹏部长做了题为《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加快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步伐 》的报告,指出以数字化为杠杆,撬动全球教育变革。要抓住数字时代机遇,聚焦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开展教育数字化协同创新,携手实现教育包容、公平和质量的新突破。12月9日,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吴岩司长做了题为《以数字化转型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报告,指出中国智慧教育平台未来致力打造永远在线的“中国金课”,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实实可学”的教育愿景。
因此,我们认为教育数字化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深刻把握全球大势,坚持以教育数字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教育数字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高等教育的理念变革、思想变革、方法变革和实践变革,形成教育与科研的中国新范式。近年来本课程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数字化建设,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资源建设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促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变革,课程的数字化改革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数字化课程建设实施路径
1. 自建慕课课程,促进教学资源数字转化
(1)“社交礼仪”课程经过2016-2022七个年度的持续建设,覆盖全部教学内容的在线视频52个在中国大学慕课、超星平台运行,学生可在线阅读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在内的60个文档,在线完成151个单元测验题和21套单元作业。2020年特制11个案例教学视频,满足抗疫在线教学需要。网络平台打破时空界限,打造无边界课堂。在线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段学习相同内容,也可以满足学生反复学习和查阅式学习。学生也可以不受疫情影响,通过腾讯会议、QQ视频同步学习,在两个平台连续开课,点击已超过36.5万人次,选课达到1.5万人以上。
(2)自建数字案例库,提升教学兴趣度。搜集整理大量历史事件、新闻事件和影视剧桥段中的经典或热点案例作为教学数字化案例,提升教材的可读性,提高学生对礼仪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数字化案例也方便更新,促进教学资源与时俱进。
(3)教材课程一体,提升教材数字化水平。为了满足当代大学生泛在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教材数字化程度,以教材内容为索引,搜集影视剧作品中的典型案例,在相应内容设置二维码,建设多元化、立体式教学资源,视频案例也可实时更换,更好地适应时代化要求。实现教材和课程一体化建设,结合线上讨论和课堂调研,不断优化教材内容,线上影视典型案例作为教材建设数字化呈现内容;教材中的优秀案例作为“案说礼仪”视频制作的基本素材,建成教材和课程的滚动建设机制。让理论教学形象化,助力学生礼仪能力养成。目前建设内容如下:
- 绪论中的礼仪的价值和作用;孔子行礼;
- 第一讲个人礼仪中的蹲姿;手姿;坐姿;
- 第二讲服饰礼仪中的礼服的着装礼仪;女士正装礼仪;女士套装搭配技巧;便装的着装技巧;
- 第三讲日常交往礼仪中的自我介绍;他人介绍;集体介绍;称呼礼仪;
- 第四讲沟通礼仪中的交谈的基本原则;交谈的基本礼仪;电话礼仪;
- 第五讲办公室礼仪中的办公室座次安排;同事相处的礼仪;陌生人接待礼仪;
- 第六讲会务礼仪中的客人的迎接与引领;会务接待礼仪;会议期间的服务;参会礼仪;会务礼物的选择与赠送;
- 第八讲庆典礼仪中的冬奥会闭幕式;
- 第九讲餐饮礼仪中的饮茶的礼仪;西餐的座次礼仪;西餐餐具的摆放及使用;西餐用餐礼仪;品饮咖啡的礼仪;
- 第十讲外事礼仪中的外事交往的基本原则;国际见面礼节;外事交往中的禁忌;数字禁忌;
- 第十一讲应聘礼仪中的简历制作;面试中的自我介绍;面试的禁忌。
坚持“线上线下一体、理论实践贯通、知识能力并育”的理念,持续优化教学设计。线上完成理论学习和知识测试;线下根据学情讲授重点难点,组织学生开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模拟展示,提升沟通、协作和管理能力;课后在线答疑和讨论,打造无边界课堂。混合式教学有效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实践本领、促进了目标达成。凭借信息技术掌握学情。课前通过慕课堂掌握学生在线学习进度和成效。通过慕课堂统计关注学生慕课学习完成情况,通过在线测试统计了解学生礼仪知识掌握情况。课中通过雨课堂掌握学生课堂参与度。通过雨课堂发布题目,根据作答情况了解学生参与度,表扬优秀督促后进。课后借助数字平台促进教学反思。在线讨论和在线考核,考查教学目标达成度;关注学生平台反馈,及时提升教学质量。
(1)信息化资源促进课堂延伸。每讲内容在线下面授前都要求学生完成在线教学视频学习任务和在线测试,教师进入慕课堂掌握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课堂利用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测试礼仪知识掌握水平,根据学情找出线下教学的重难点。
(2)信息化技术革新线下课堂。课前用“对分易”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分组,课堂上学生分组就坐,针对案例和学生展示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阐明小组意见,其它小组可以进行追问或者补充。通过研讨式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以教学视频、课件、案例库、题库等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线下面授解决教学难重点,运用案例分析、课堂研讨、课堂展示,强化能力综合训练。
(3)信息手段强化过程管理。通过在线学习、在线测试、在线讨论、课堂展示、课堂汇报等环节对学生学习情况开展多元化评价,加强过程管理,掌握真实学情,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课程目标达成。
(4)数字化作业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课后情景式展示要提交视频材料,在数字化影像录制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礼仪学习,在实训中强化知识迁移内化,综合提高学生礼仪能力和数字化制作加工能力。
三、数字化课程建设的成效
1. 破解教学痛点,促进知行合一。本课程借助智慧教学工具,有效掌握学生线上学习、课堂参与、知识获得等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案,提升课程目标达成度。课程组任课教师在学生评教中成绩均分达到93分以上;学校督导评教、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综合得分也在95分以上,所有成员的教学评价均在本单位前30%。学生留言评价认可度高,专家和同行高度评价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和生生互动,认为本课程改革具有可推广性。学生在线学习完成度高,课堂参与度高,课程满意度高,期末考试总评成绩有所提高,在求职就业中优势凸显。学科竞赛获佳绩,社会服务显身手。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了团体二等奖2项,个人单项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也多次作为志愿者为连云港市马拉松比赛、连博会等大型活动提供礼仪服务。
2.课程建设成效初显,获得多项省级荣誉。2020年入选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021年获批首批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超星平台开课点击量达到36.5万人次,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已开放7个周期,选课人数总计达到15000余人。该数字化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得到广泛认可,2022年,社交礼仪课程团队获得江苏省第二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本科)一等奖;微课《信仰的颜色——由孟晚舟归国看迎接礼仪》,荣获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2023年,社交礼仪被认定为江苏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云书院”首批认定研修资源。
3.课程资源积极推广,兄弟高校实现共享。目前线上课程除了江苏海洋大学开课7个周期以外,还有南京农业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南京晓庄学院、淮阴工学院等省内外15所高校开设了校本SPOC课程。自编重点教材还被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连云港开放大学、连云港市工投集团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作为教学用书和培训教材。
四、数字化课程建设理论探索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过程中,课程团队完成1篇教改论文《视频案例教学在高校“社交礼仪”课程中的实践反思与改革探索》(待刊),荣获2022年江苏省教育信息化论文征集活动中评为省二等奖。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产物,视频案例教学已成为革新教学模式的基本前提。该教学法基于情景认知理论,借助信息编辑技术,在教学设计理论的纲领下,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并以此来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具有真实可感、信息丰富和时空宽广等特征。
“社交礼仪”涵盖丰富的社交内容,而在校生活体验有限的大学生,其心智难以从文本中对某些抽象内隐的理论知识进行加工建构。在“社交礼仪”课堂中实施视频案例教学,符合大学生学习环境特点和心理认知需求,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然而在社交礼仪教学实践中发现,视频案例中纷杂的内容易造成信息干扰,不利于对专业知识的重点呈现;视频案例的选用存在“一劳永逸”现象,缺乏对学生专业性质的关照;过分强调视频媒介的教学工具性功能,造成“灌输式”视频教学,缺少情景模拟演练的环节;学生会因过度依赖“高频视觉刺激”而导致“动觉实操学习”的惰性;教师在讲解礼仪规范要点时,有时会过于依赖视频案例的实证性功能,而缺乏策略性地引入视频案例,课堂教学困于图解概念的误区,缺少了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讨论的反思突围举措,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学闭环。因此,本文为“社交礼仪”视频案例教学提出优化教学设计、融入思政育人、重视案例复盘、强化情境互动等针对性的优化改革措施,形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促进,实现知行转化的良性循环,提高礼仪教学的实效性。
(1)结合教学专业,精选典型视频案例。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梳理知识重难点,确保视频案例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从学生专业需求角度出发,精选兼具专业性、典型性、思想性和时效性的优质视频案例,礼仪学习代入专业共鸣,进行专业对口化施教;结合课堂教学计划,适度分解案例,合理控制时长与数量,确保案例内容能够突显教学重难点,发挥视频案例教学的最优化功效。
(2)融入思政德育,建构核心文化素养。以“社交礼仪”课程为载体推进思政教育,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礼仪课程中。案例甄选既体现教学重点,又兼顾政治性与思想性,充分考虑其在价值引领、思想导向方面的作用,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教师主动把礼仪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联结起来,将礼仪知识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将道德修养与礼仪规范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于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文化素养、德性养成和正确价值观的培育,提升礼仪素养,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发挥礼仪教育的育人作用,进而推动社交礼仪的全民化发展。
(3)优化教学设计,精准对接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单位时间内信息的消化量是有限的,因而优化教学设计,带有策略性地穿插视频案例尤为重要。教师预先梳理知识,精选与教学重难点相关的视频案例,在案例选取、问题设置上带有目的性。在视频案例播放前,教师预留理论讲授时间,并树立问题意识。通过问题导向、任务驱动,让学生在观影的同时精准对接教学重点,优化教学时间。
(4)重视案例复盘,升华礼仪理论认知。视频案例的超文本性决定了内容的表征是多维度的,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注意将视频案例教学与翻转课堂模式有机结合,实现教学过程由“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在互动探究中主动从不同维度建构知识,推动师生、生生之间的高质互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实现理论知识与视频案例衔接的高阶教学活动,落地视频案例教学,升华礼仪理论认知,提升案例讨论质量,最终形成有活力、有效率、有意义的新型课堂。
(5)强化情境互动,增进知识迁移内化。社交礼仪学科实用性强,因注重课堂实操训练,让学生通过情景演练主动践行知识,再通过师生互评指出实操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察人而知己,观事而自省”。此外,课程采用分组拍摄“礼仪情景剧”的实践考核形式,综合考察学生的礼仪素质。学生自制“礼仪情景剧”的过程实现了“知”与“行”的有效衔接。之后针对学生自制的礼仪情景剧进行课堂观影讨论,通过师生互评、总结、反馈等工作及时指出学生在礼仪展演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促进反思,从中进一步巩固、强化所学的相关知识,在实践情境中规范完成知识迁移,促进知识的有效内化。
视频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综合教学形式,对师生具有双重功效。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方法革新等能力。亦能增进学生对知识的具象理解,在生动的情景中加深实践体会,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激发学习主动性,助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进知识内化、推动课堂高质互动、促进多维素质拓展等。在提升社交礼仪教育教学质量,挖掘礼仪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潜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举措
目前,数字化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字化资源不够丰富,信息化硬件不足,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够成熟,学生主动寻求互联网资源的动力不足等问题。破解如上问题,今后需要完成的工作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加快推动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要牢牢把握“方法重于技术”的理念,引导线上教学与实体课堂有机互补,实现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强化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线上线下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线上线下学习适应力。
(二)加快信息化软硬件建设,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新基建,为教室和师生搭建出数字化的教与学平台,实现学校空间和家庭空间、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互联互通且有机融合。依托智慧教室和智慧化教学工具打造学生中心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赋予了学生极大的互动权,深度参与课堂,促进“教师讲授为主”模式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模式转变。
(三)加强内容建设和运营维护,在线教学资源实时更新,推进教学平台建设和整合,促进优质资源实现共享;让教师轻松实现线下数字化教学,从容应对常态化或者应急时实现线上互动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利用智慧教学工具有效延展课堂,让学生实现PBL项目式学习、深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
(四)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有效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和过程化管理,实现全校教育数据管理与共享、赋能数据管理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