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新医科背景下后疫情时代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徐州医科大学作者:尹若兮发布:2023-01-02 11:46分享:

徐州医科大学尹若兮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外语教育“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专项课题“新医科背景下后疫情时代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020WYKT065),课题组主要成员:朱九扬、赵婷、徐丹。


一、后疫情时代大学英语“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含义
       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在2003年率先提出混合式教学概念,是指将在线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既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第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89亿,网络对青年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渗透率接近100%[8]。网络的飞速发展和全民化普及以及智能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极大地改变了信息获取方式,顺应高等教育质量化发展带来的新的社会需求及形势,结合如今新冠疫情复杂多变的情况,后疫情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需要走向“双线”混融的新常态。
     “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中的双线指线上和线下两个层面。它并不是线上线下分离割裂、各行其是,也不是将两种方法进行简单的叠加或是线上线下的前后相继。而是强调两种教学模式的融合共 生和优势互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是对教学时空、方式、内容、形态的融合,也是对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融合。
二、大学英语“双线”混融模式的开展
       在优化完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基础上,可以从“理念、课程、教学、师资和评价”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探索改革符合新医科背景的双线混融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体系,实现医学院校英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1、理念更新
    “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准备要以理念先行。“健康中国”战略提出了全民健康的理念,因此要注重培养符合各级各类医疗健康领域需求的多样化人才,这要求高校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实现从传统教育模式中的施教者向引导者、帮助者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聆听学生需求,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专业需求的不同,推动分级教学,支持不同个性和特长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注重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和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中。
      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与文、工、理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因此大学英语教育中要将培养具有跨界线上线下资源整合能力的人才作为目标,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提供多学科的知识渠道。新医科的建设是一个动态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大学英语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对医学专业知识的整合,同时也要加强对互联网革命、人工智能等当下时兴领域的渗透,提高学生融合医学专业和跨学科知识的语言产出能力,培养扎实的英语学术技能和素养,成为能将英语知识与跨学科领域结合的新型科学技术人才。
      人文素质和崇高医德的培养应该贯穿高等医科院校大学英语教育的始终。在课程中于无声处提高学生职业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人文情怀是新医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将课程思政建设融于双线混融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体系中,思政教育以沉浸方式融于课堂教学中,实现思政教育课内课外全覆盖。
2、课程内容优化
      在线上线下课程内容上要突出前沿性,不仅要在课堂中融入医学专业知识,同时要将整合医学、精准医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引入线上课堂,培养其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中突出对学生在医学学术研究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传授医学生用英语听取国际会议、发表学术报告、阅读世界前沿文献和撰写国际化期刊论文的技能。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目标和学习需求,分级教学,因材施教,力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综合性和灵活多样性。
      在教学资源选择上,强调多元化和实践性,充分发挥线上线下资源双杠杆的作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渠道网络教学平台及跨学科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运用多媒体资源、微课、慕课等平台扩展多学科知识,训练英语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整合教学软件平台、学习系统平台、师生交流平台、跨学科知识平台等数字化信息化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英语教学资源,丰富新医科背景下跨学科领域的英语课程内容。
3、教学模式改进
       扩展教学时空,创设课前、课上、课后、平台四位一体的双线混合式教学新形式。课前,教师将与课程相关优质资源和延伸的跨学科知识通过线上平台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前主动思考和学习;课上,鼓励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合作交流及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课后,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练习及测试,鼓励其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线上线下双平台,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知识领域的辅助,拓宽其知识领域及英语语言能力应用范围。
      将案例法、任务法、情境法、任务法、交际法等多种线上线下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中摆脱传统的照本宣科,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加强翻转课堂等互动式教学形式的运用,将医学领域的新发展和跨学科知识通过学术会议、专家讲座等情境模拟或英语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运用英语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推进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4、师资队伍构建
      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是确保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基础。在师资队伍遴选和管理过程中,要扭转“重教学,轻人才培养”的倾向,鼓励教师针对新医科下不断变化的形势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英语学科发展和建设的软环境。鼓励人才队伍的多元化发展,对校内不同学科领域人才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及科研工作做出的多样化贡献给予奖励和支持。同时探索与校内外跨学科行业人才的不同合作形式,建立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合作机制和项目平台,鼓励多学科和领域的优秀教师将自身知识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开展合作授课。
      新医科背景下双线混融的教学模式对于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同样对教育生态主体的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心态上,教师要跳出思维定式,“双线”混融教学不是对传统面授教学的简单复制,而必须具备专门的教学法知识和能力,具有随时切换线上线下教学的心理准备,将自己的定位从知识的讲授者、提供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激励者。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还要扩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具有较广阔的跨学科知识面,具有能将多学科知识与英语语言运用相结合的能力。在医学学术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拥有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能力,这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有较强的学术技能和素养,同时也需要其能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热情和动力,积极寻求职业发展和进步。 
5、评价体系完善
       新医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的双线混融人才评价要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尤其更要强调对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加大对学习过程的投入。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英语、终身学习英语的意识,用多元的形成性、促进性评价代替单一的结果性评价。期末考试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掌握程度的考察,平时课题成绩通过主题演讲讨论、课堂展示、情景模拟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运用英语,培养其英语思维和实践能力。依托大数据、云数据等技术对网络平台上采集的大量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精准分析,监控学情,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教师要注重收集对线上线下教学的信息反馈,广泛听取学生合理化建议信息、同行评价信息及教学督导部门反馈信息,建立多元化信息反馈体系。新医科背景下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内容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意识,对教学工作不断发现不足和改进提升,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定期自我评估及完善,对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变化和问题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本研究通过将新医科背景下对于医学人才的需求与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体系建设相结合,探索构建新时代要求下的后疫情时代新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体系。新医科背景下后疫情时代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体系的构建,一方面可以丰富现有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内容,优化多层次、宽领域的英语教学资源和内容,探索英语学科与医学相关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新模式,培养懂医学、精英语、宽视野、勤思索、有情怀的卓越医学人才。另一方面为医学院校一线大学英语教师更好的培养能运用英语适应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的医学人才提供今后工作的指导及借鉴,进而推动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