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宿迁学院作者:李娜、王纯磊发布:2022-12-30 20:43分享:

宿迁学院 李娜、王纯磊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编号:2020JDKT153),课题组主要成员:李慧、张秀娟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但政治与经济意义重大,同时对于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开展文化交流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人文素养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需要教育对具有完整人格的“人”进行培养。高校不但需要下过大学生传授专业技能,开展思想教育过程,并且要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大学生能够“成才”,更能够“成人”,使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技能教育等深入融合,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校对于人文素养教育缺乏重视。受社会就业压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现阶段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对于专业课程、技能课程、智育课程等的设置给予重视,对于人文课程、德育课程等的设置存在欠缺,导致了人文素养教育的开展受到严重影响。
     第二,高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缺乏合理的课程体系。现阶段高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过程中缺乏健全的课程体系,一是人文素养教育课程设置比较随意,缺乏整体上对于人文素养教育课程的规划,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二是部分高校设置课程体系中,思政方面课程比重比较大,当增加人文课程时,课程量庞大,增加了大学生的课业负担,不能满足学习效果;三是课程设置缺乏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与国外的交流,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人才。四是高校对人文课程进行设置过程中,对于向大学生灌输知识给予重视,缺乏对于教学效果的关注,人文课程设置中案例分析、讨论类等实践型课程不足,导致大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点机械记忆,不利于对人文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第三,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高校教师开展人文素养教育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对于向大学生传授人文知识给予重视,而对于人文素养教育教育的真正目标缺乏关注。高校人文素养教育依然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师向大学生灌输人文知识,大学生被动接受,不能体现大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大学生学习人文知识主要是机械记忆,不能使人文知识向大学生的素养进行内化,大学生对于人文精神内涵难以领悟,提高人文素养有限。
第四,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师资队伍有待于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区别中存在内在统一,人文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导向,二者密不可分。作为课程思政和素养教育的主体实施者,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职业发展对两者的有效实施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的对策  
      第一,传统文化在高校人文素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明确人文素养教育目标。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与国外的交流日益频繁,这为对外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大学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对传统文化具有传承与发扬的重任。。“一带一路”战略下提高了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不但要求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岗位能力,同时要求人文素养能力。
     第二,高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要提升实效性与针对性。一是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目标要清晰。一方面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在对大学生理性思维进行培养对的同时,同时培养大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大学生职业道德与人文情怀进行培养。
    第三,高校对人文素养教育课程进行科学设置,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高校有效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前提是人文课程的科学设置。在大学生培养体系中融入人文课程,提高人文课程的地位,构建“专业课程+公共课程+人文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使不同课程相互融合,进行专门的人文素养教育教学机构设置,主干课程设置成人文学科与大学生专业交叉的边缘性学科,由此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人文课程设置以“必修+选修”的方式,不但能够使人文素养教育目标得到实现,同时有助于大学生的自主选择。将场景模拟、案例讨论等实践方式融入文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在人文素养教育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PBL教学法等,重视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借助于微课、慕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提高人文素养教学质量。
     第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的开展离不开高水平师资队伍保障。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需要多方的努力和全方位的思考,如何达到最佳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提高教师素养是教师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校人文素养教育改革的需要。一是高校对于人文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要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对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训,结合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对教师日常进行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约束,重视师德考核,从道德和课程思政两方面作为制定师德评价体系的出发点,做到既科学又有可操作性。二是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制定师德评价体系的时候将实际的教学实践情况考虑进去,避免将“科研分数”称为教师评优、评先进的唯一标准。增加评比、表彰的频率,丰富形式避免单一,突出师德教育评比的特色。三是加强业务培训。利用课余时间,以教研室为单位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办法,加强业务交流。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进行示范课的讲解和课堂展示,在课后进行评课交流和课后反省。同时应该多给教师创造外出培训的机会,组织人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在考察学习过程中,提高人文教师的人文知识,把握最新的人文科研动向。在总结培训的基础上,将培训学习的内容及时转化为科研成果。支持教师进行创造、试验与改革,发展科研团队。建立鼓励机制,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积极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奖励。建立一支教学质量好、学术水平高、道德修养好的教师队伍在学校的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五,构建开展人文素养教育良好的校园文化,使人文内涵能够突出。“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人文素养教育,要求高校从实际情况出发,与大学生身心特征、时代发展、专业要求等相结合,对具有人文内涵的校园文化环境进行构建。需要把建设校园文化和高校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相结合,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建设校园文化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二是从高校办学特色出发,结合艺术性与人文性对高品位文化景观进行建设,体现新时期高校的文化品味。三是对举办人文特色明显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举办。此外,高校对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多元化文艺活动进行举办,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心理咨询、人文知识讲座等活动,推动大学生人文素养与思想道德素质协调发展,由此使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得到提升。四是重视人文科学文献资源建设。高校整体上人文水平可以通过人文文献资源的数量与质量进行体现。针对现阶段人文文献资源不足的情况,需要高校对于建设人文科学文献资源给予高度重视,增加图书馆人文类文献资源数量与种类,提高人文类文献资源的质量。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与国外的交流,也提高了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坚持“人文先行”的理念,推动文化对外交流,增强文化自信。基于此,“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要有深刻的认识,和高校教学实际以及大学生生活、学习紧密联系,使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