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文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
南京审计大学荆霞、赵燕飞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基础课课程群”专项课题“面向新文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课题编号:2021JDKT014),课题组主要成员【前10】:郭红建、杨章静、杨国为、孙卫、王素云、丛秋实、蔡淑珍、唐伟、李娅、周萱。
“四新”背景下,计算机通识课的课程体系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本课题在新文科背景下,结合南京审计大学的学校特色,以审计、会计、 财政、经济、金融类专业为主,兼顾法学、行政、语言类专业,分析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和培养目标,建立适合不同专业、不同方向、不同培养目标的多层次化分类教学体系结构建 立对应的课程群并完成各项建设研究 。 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一、形成 9 +6+1 ”模式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中包括统一必修、分类必修、分类选修和自主选修四类课程 ,具体内容如表 1 所
在此四层课程分层体系下,构建了“9+6+1”模式计算机类课程体系设计。其中包括9个学分的通识课程,此部分课程是2021级开始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划的课程。然后开设6学分的微专业课程,分三个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和需求进行选修,最后增加1个学分的实验实训课,通过综合案例应用巩固所学的计算机应用。
“9+6+1”模式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分为: 9个学分的通识课,6个学分的微专业课,1个学分的实验实训课。其中9个学分的通识类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分别安排在四个学期执行。
第一学期,重点是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素养的培养。课程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二是结构化数据的概念和简单数据操作、数据分析等;三是信息技术前沿知识部分,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知识。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动手能力,最终培养学生在各专业领域中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除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外,此部分内容不分专业,全体新生必修。
第二学期:针对英语、汉语、法学等专业开设《数据分析与可视化》,通过OFFICE或WPS等办公软件的学习掌握基础的数据操作和分析能力。针对其他的如金融、审计、会计、统计等专业开设《Python程序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为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打下基础。
第三学期:《数据库技术》课程,针对财经、审计、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主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一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能进行一些数据处理和分析。
第四学期:开设《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此教学模块将计算机与各财经专业相互融合。该课程的特点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财经类专业相互结合,采用“案例式”教学,以解决某类专业应用问题为目标,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与行业应用结合的产品或工具,掌握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专业问题的处理技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自身的专业知识掌握得更深入、更灵活,增强财经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社会环境中的竞争力,同时,为学生后续自我提升奠定科学技术基础。6个学分的微专业课程分为三个方向:应用程序开放方向、数字化智能审计方向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向。开课形式为全校学生选修的模式。另外,1学分的实验实训内容主要是三个方向微专业学习内容实训,以此加强巩固学生所学计算机技能。图2列出了三个微专业方向所学的主要内容以及1学分实验实训内容。
二、建成丰富的课程资源
包括教材建设、教学视频建设、题库建设、案例建设、课程思政建设等几个方面。
1、教材建设
首先选择已有的适合课程教学的优秀教材,同时对于目前没有的教材,安排课程组教师精心编写 。 另外,组织计算机审计方向教师编写有针对性的大数据审计案例。目前,第一学期的《现代信息技术前沿概论》教材已经完成并出版,该教材获得了 2021 年江苏省重点教材 ,同时出版了该教材的配套指导书《现代信息技术前沿学习与实训指导》 。 此外 已经 出版了《 Python 程序设计》主教材,《数据库技术》等教材已完成初稿。
2、教学视频建设
根据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组重19点录制实验操作视频,比如第一学期的点录制实验操作视频,比如第一学期的《现代信息技术前沿概论》《现代信息技术前沿概论》课课程,除了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信息技术前沿知识之外,重点介绍程,除了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信息技术前沿知识之外,重点介绍EXCELEXCEL数据分析的使用,数据分析的使用,EXCELEXCEL数据分析的相关实验操作都录制了视数据分析的相关实验操作都录制了视频,并放到了超星泛雅平台供师生参考。频,并放到了超星泛雅平台供师生参考。同时,针对数据库技术在审同时,针对数据库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建设了《审计利器:计中的应用,建设了《审计利器:SSQLQL查询语言》微课程(视频课),查询语言》微课程(视频课),该课程获得了校微课竞赛一等奖。该课程获得了校微课竞赛一等奖。
3、案例建设
前三个学期的课程,重点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工具的使用。在数据分析应用工具介绍时,结合计算机审计小案例来加强专业应用。因此,目前采用的案例建设方案是“小案例”+“综合 案例”的模式,小案例融入到 每 个学期不同课程的学习中,综合案例主要在第四学期《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课程应用,结合之前所学的 Python和数据库知识,开发利用 Python 和数据库进行计算机审计的综合案例。
4、题库建设
结合课程教学的不同平台和不同工具,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前沿概论》、《 Python 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课程 已经建设完成适合万维考试系统的题库,同时正在完善适合超星平台的题库系统。 其他课程的题库建设正在有序进行中。
5、课程思政建设
积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以现代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整体意识”为统领,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以“整体意识”为统领,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设计进行具体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进行具体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探索教学策略和方法,构建配套教学资源,形成数据驱动下的综合评探索教学策略和方法,构建配套教学资源,形成数据驱动下的综合评价体系,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进行规范化设计,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价体系,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进行规范化设计,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实现计算机类课程思政案例共享,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计算机类课程思政案例共享,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目前,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前沿概论》课程获得校第三批思政示范课程并已结《现代信息技术前沿概论》课程获得校第三批思政示范课程并已结项,《数据库技术》课程项,《数据库技术》课程获得校第四批思政示范课程立项。获得校第四批思政示范课程立项。
三、构建了“多维”教学模型和教学评价体系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师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任务的配比,在此情况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课程教学融“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师“教”理论知识,学生“学”理论+“做”实验,通过“做”检验“学”的效果。同时,结合每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改革教学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方式。理论课程采用“大班” +“在线”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实验操作采用“小班”+“线下”+“任务驱动”的授课方式,这样既能缓解计算机公共教学部的教学任务压力,又能根据授课任务有的放矢。
同时,不同的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价不能采用一个模式,需要结合课程特色,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比如,考虑到如果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教学方式,则考核方式也应当做调整。目前,公共教学部的考核方式为“机考”,后续改革向“笔试+机考+案例作业”的联合考核模式改进。课程教育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因此采用构建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四化”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过程全程化、考核内容综合化、考核形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以《现代信息技术前沿概论》课程为例,课程成绩的评定包括:平时成绩考核占40%,期中考核占10%,期末考核占50%。表2列出了平时成绩考核的方式和比例。
综上所述,财经类高校计算机通识课的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新文科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校提出的9+6+1模式已经进入实施阶段,9个学分的计算机类课程已经确立并开始进行授课,6学分的微专业课程也通过了专家的论证并进入实施倒计时, 1学分的实训案例基本完成。新文科背景下财经类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在实施过程中也要不断总结并进行改革,以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