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基于中德合作双元培养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来源: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作者:车娟、韩树明发布:2022-12-22 21:50分享: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车娟、韩树明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省“高校专业课程群和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专项课题“基于中德合作双元培养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课题编号:2020NDKT050),课题组主要成员:李红斌、汤雪峰、荆瑞红、潘云忠。

        本课题根据“中国制造2025”、太仓的对德合作战略及企业的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依托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跨企业培训中心平台,以中德合作双元培养的机电专业人才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先进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需求,厘清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基于德国职业标准校企合作开发了专业标准、课程体系、课程资源。同时进一步完善提高硬件建设水平和教师的综合能力素质,与中德合作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课程体系相匹配,与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相匹配,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促进高职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的目的。
       课题组成员通过2020 年至2022 年这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如下:1、以精准配置为导向开发嵌入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为实现区域制造业人才的优质供给、精准供给和有效供给,按以“销”定“产”的原则,将各企业的订单分类并联合“拼单”,精准对接企业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标准,通过跨企业培训中心连接行业和企业,引入德国职业资格标准和进德国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开展基于德国机电一体化工职业标准的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证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决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培养与企业培养要求脱节的问题(如图2 所示)。一方面校企合作根据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需要,针对机电一体化中德方向及订单班的人才需求、职业能力需求、课程内容设置、专业教学、校企合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善修订了《德国双元制本土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标准》;另一方面由学校课程教师、培训中心培训师、企业岗位指导师傅组成教学团队在学校、培训中心和企业3 个场所开展教学动,三方协同育人,各有侧重,“学校站”负责行为领域课程,“培训中心站”负责行动领域课程,“企业站”负责岗位领域课程,三部分课程实行分阶段轮换教学。依托该课程体系助推中德合作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先后获得了2021 年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2022 年苏州市教学成果奖特等级  

2、将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融入机电专业课程体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育人置于教学工作首位,由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发展三大模块课程构成(如图2 所示)。职业素养是个体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受多元文化的冲击与影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已成为普遍现象,实施职业素养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具体的融入路径有:一是完善课程标准,将工匠精神元素融入课程标准;二是以“工作页”作为课程过程性量化考核的依据;三是以5S 为抓手,注重细节规范培养;四是以量化评价、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形式,提高学生的内驱动力。


课题组成员重点以《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教材的建设,探讨了双元制教育模式下的活页式教材的内容研究与设计。
(1)教材设计思路
     《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整本教材分为知识库和操作两部分。知识库主要针对操作部分中涉及到的相关重要理论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操作内容以电工中级考证项目为内容选择的依据,将德资企业的培训标准融入其中,每个项目分为任务描述、任务工单、任务分析、任务准备、任务实施和检查评估与拓展强化七部分,并配有引导问题、图表等,将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等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
(2)项目内容设计
        团队成员不断探索机电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以“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课程为例(如图3 所示),该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技能竞赛、电工技能等级考试的最新要求相契合,同时,关注企业生产安全规范及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取企业新技术,合作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岗课赛证融通,采用“校企双元、任务驱动、素能并进”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懂电气图纸、精安装技能、会规范测试、强系统调试”的职业能力和“有责任担当、能吃苦耐劳、重安全规范、善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


3、开发了一系列德国职业标准的教学资源。
      本专业在中德培训中心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建成了智能化链条设备研发中心,赋能中德合作共同开展双元制学徒培养,构建基于企业标准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创建全真的企业环境,营造企业的文化氛围,实施企业的现场管理标准,培养学徒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形成与企业相同的职业思维,实现职业学习和企业现场工作的无缝衔接。同时,借鉴德国国际职业资格标准和培训教育资源,把已开发的课程碎片化、颗粒化教学资源基础上,进行重新梳理,建成了AHK 机电一体化工综合项目训练资源库,并开展德国机电一体化工职业资格的认证;重点建设了《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电气软件设计应用(EPLAN)》、《AHK 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等12门专业群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形成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与课程体系的教学包,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转变,提高了教学效果。

4、构建“多主体评价、第三方监控”的评价体系
       基于跨企业培训中心的现代学徒制坚持全方位、多角度原则,构建了多主体评价、第三方监控”的评价体系。学校课程评价由教师负责,以理论考试为主,同时加大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权重;跨企业培训中心课程的评价由培训师负责,突出“学员工作能力”的培养;企业课程评价由企业骨干负责,按照在岗员工的工作内容、责任心、团队合作等要素进行评价;最后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德国工商联会考试委员会)组织的毕业考试,获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认证。基于中德合作双元培养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促使政府、职业学校、行业、企业等相关主体形成合力,创新了学生新技术新知识学习途径,以“输入-放大-输出”形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螺旋提升,即学校与领军企业共建双元制班级,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共建教学资源,实现企业新技术的“输入”;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原则,选取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情境开发教学内容,提高了课程教学的前瞻性、引领性和针对性,实现教育的“放大”效应;通过创设三站互动教学环境,融合学校课堂和企业课堂,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探究能力提升的“输出”,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满足了企业和社会对高职专业学生的需求。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