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师协同行动研究

来源:三江学院作者:楼毅发布:2022-12-19 17:35分享:

三江学院楼毅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外语教育“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专项课题“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师协同行动研究”(课题编号:2020WYKT090),课题组主要成员:冯吉芳、杨卉卉、徐莉。


本课题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色和英语专业课程特点,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指导下,结合英语专业各门课程的特色, 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探索融合性教学方法,已按期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一、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成为教育者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 。面对新发展阶段教育的时代之问,本课题组从查阅资料、确定选题开始到最终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对“课程思政”概念的理解不断深入和全面。“课程思政 实质是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 课程观,要求课程设计者 将优化学生的 道德 水平放在教育目标的首位,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从社会实际和时代要求出发,直面学生生活和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根于现实,反对道德灌输和泛化性说教,主张渗透性教学,从课程内涵建设和发展出发实践立德树人。

在与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的交流和协作中,本课题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角分析外语专业课程教育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件,实施由教育者主导、从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结发、在基于需求差异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支点上开展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使思想教育的场域不断下沉与扩展,以潜移默化的方式 、 以多样化的场域 开展 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二、精准思维为思政教育内涵式融入专业教育提供了创新的方法
精准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理念,精准思维具有坚实的唯物论基础、深厚的辩证法底蕴和厚实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根基,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一种精准细致的认识方法、严谨系统的分析方法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具有针对性、务实性和高效性三大特征 。精准思维发端于脱贫攻坚工作,继而在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增进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成效 ,推进了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为课程思政的内涵式融入提供了改革和创新的方式方法。将精准思维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凸显针对性、主导性、融合性,要从问题的精准分析、资源的精准供给、教育的精准实施等方面入手 。
三、依托语言 能力培养开展 思想政治 教育 是外语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路径

早期外语专业课程思政主要聚焦于单一课程或若干试点课程挖掘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元素的主要来源是教材,但 以 前的外语专业教材思政功能弱,缺乏系统性和时代特色。“课程 思政 的加法式教学容易把思政教育 弄成“盖浇饭”,容易出现碎片化和同质化现象,而且这种外延式融入客观上增加了课程体量和教学难度。

课题组认为应 从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出发优化课程 思政 。 在精准思维指导下,按照“上行 下行 复合路线,首先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做好内涵式融入的顶层设计,自顶向下落实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再自下向上反馈问题和意见,再修订顶层设计并继续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和修正,各门课程精准“守好一段渠” ,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 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精准设定育人目标、实现统一性
社会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形成的逻辑起点,因此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应 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准调研需求和问题,推动外语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为了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课题组的老师们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的指导下集体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在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中坚持实践导向,重视、正视现实需要和需求。在一个学年的试行和修订后,结合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属性和内涵,“用外语言说与写作,让世界看到中国,也让中国与世界接轨”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设定如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理想信念、坚守中国立场、培养全球视野、传承中华文化基 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深化中外文化交流,立足时代和地方,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精准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协调性
在精准思维指导下实施课程思政,离不开唯物辩证法的指导。课题组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从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去把握课程思政,着力处理好局部和全局、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在课程体系层面,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优化以“口语”、“阅读”、“写作”、“笔译”、“口译”、“中国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等培养学生语言和文化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为突破,改进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快速并显 著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果。
在课程内部,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改革坚持循序渐进,以语言学习材料的文本为抓手,立足文本内在价值内涵融入思政教学目标,自然、合理拓展或延伸,通过逐级递进的思辨性学习任务,将学生对中国文化、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的理解能力和阐释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词汇、句段、语篇的语言学习中,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优化。通过不断优化融合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从而真正实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同时既形成“惊涛拍岸”的声势,也产生“润物无声”的实际效果,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