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成果精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实践策略研究

来源:常州工学院作者:刘芝怡、李晓芳发布:2022-11-17 14:16分享:

常州工学院刘芝怡、李晓芳共同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实践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0JDKT044),课题组主要成员:熊焱生、常睿、蔡晓丽、夏天静、丁志云、李慧、卢付强 。

        课题组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为指导,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采用“一个引领、两个统一、三个结合、四位一体”的建设思路(如图1),对我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经过两学期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图1“一个引领、两个统一、三个结合、四位一体”的建设思路

一、优化教学大纲

        传统的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而编制,目的是让学生能熟练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理解、设计、编写、调试一些具有一般复杂性的程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大纲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部分都未体现出思政教育的内容。课程组对照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毕业要求,以专业方向为切入点挖掘课程中所隐含的思政元素,以知识点为媒介,以知识形成为基础,以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编制了融入思政育人元素的新版教学大纲。新版教学大纲在每个阶段的每个授课模块单元中,深挖家国情怀、社会责任、职业规范、团队协作、工匠精神等思政育人元素,并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见图2),让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作用于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科学思维和创新习惯,切实提高具有工匠精神的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图2 课程知识与思政主题的映射

二、开发思政资源

        课程组以程序设计课程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引领,立足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思维特点及就业导向,以专业方向为切入点充分挖掘课程相关章节知识点的思政元素,分主题切入教学内容,编制一本兼具专业特点和思政闪光点的案例集。

三、创新育人模式

        整合各种线上线下的资源和途径,搭建了程序设计网络教学平台,探索出“网络平台+翻转课堂+一体化教学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课前探究式学习->课堂讨论式学习->课后拓展式学习”的教学活动(如图3),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构建出个性化、立体式、开放式的课程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在培养程序设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工匠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优秀品格。

 
图3教学活动设计 
1、探究式课前学习

        针对课上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在毕博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预习任务和资料查阅任务,推送融合思政元素的微课视频和文档资料。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和完成测试练习等方式自学知识点,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完成相关思政问题。教师在课前利用平台统计数据,了解学生对于所要学习和讨论内容的了解情况和看法,为课堂教学提供依据,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2、讨论式课堂学习

        课堂教学采用“引-教-做-评”四位一体的多元化过程。教师讲理论知识。学生分组练习,完成实验项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做好点评总结和课外同步项目的引导。

3、拓展式课后学习

        利用课程组自行开发的程序设计一体化教学平台(见图4)及课程网络平台(图5)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及课后延伸学习。教师在课程网络平台上推送技术前沿资讯和优秀案例,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意识。学生在一体化教学平台上完成的理论作业、实验项目及阶段性测试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通过一体化教学平台的练习与考核,一方面考验了学生适应新实验模式的能力;在此平台应用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反复实验,学生逐渐适应了此平台严苛的程序调试规则,增强了学生编程的严谨性和不断克服难题、挑战难题的信心,磨炼学生的意志。另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维度,此平台上有大量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试题和一些竞赛试题,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经常通过QQ和微信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对他们进行价值引导。

 
图4程序设计一体化教学平台
 
图5 网络教学平台


四、提升团队育人能力

        课程组采用三个办法来提升团队育人能力(见图6)。(1)通过系党支部常态化的学习活动,如组织计算机公共课教师参观瞿秋白、恽代英纪念馆等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提高任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夯实课程教师育人基础,团队教师刘芝怡获得2021年度常州工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建立了思政课教师与计算机公共课教师的对接机制,把计算机公共课教师的办公室打造为研习型办公室。通过定期开展集中教研、集中备课、集中培训、课程观摩等活动,增强了任课教师的“三全育人”能力。(3)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常州市社区教科研项目,提升团队社会服务能力,丰富团队成员育人体验。2021年至2022年期间,课程组顺利完成了“常州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研究”和“社区青少年机器人教育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两项课题的结项工作。2022年5月,课程组完成了“常州市老年人智能学习视频资源库”子项目的验收工作。

 
图6提升团队育人能力途径

五、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为配合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课程组完善原有的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个阶段(见图7),前者占40%,后者占60%。过程性考核包括线上学习情况、翻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和单元测试等形式;终结性考核为期末考试,从题库中按考试规则随机组卷,自动生成难度相当但试卷不同的试卷,实行一人一卷,在教师监督下于机房内完成,能真实、有效反映学生水平。这种考核方式打破了“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出勤+作业成绩为辅”的传统考核方法,避免学生“平时不学,考前突击”现象的发生,让学生更注重平时学习的积累。所有学习数据都可以从相关平台上利用工具导出,这为最终成绩的评定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也能培养学生持之以恒、诚实守信、争创佳绩的品质。

 
图7 课程考核方式

六、改革与实践成果

        1、修订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1套
        2、制作教学设计1份
        3、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手册1本
        4、录制课程思政微课视频10个
        5、组建了一支由二级学院党委书记、系党支部书记、系主任、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任课教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五方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团队。
        6、出版教材2部
        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电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培训教程》(教材编著人员:刘芝怡等,2021)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有高校选做了计算机技术相关课程教材(教材编著人员:蔡晓丽等,2021)
        7、发明专利1项
        “一种智能阅卷方法及系统”(丁志云、刘芝怡等,授权年月:2020.12),此发明专利是在自主开发“一体化教学平台”过程中凝练出的。
        8、开发软件1个
        一体化教学平台软件(支持程序设计C/C++/Python)。该软件已在校内由3000名左右的大学生使用过,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时得到教学反馈、提高编程实践的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9、发表论文7篇
        虚拟仿真技术在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李晓芳,教育教学论坛,2021)
        创新创业教育中案例教学应用研究(李晓芳,教育教学论坛,2020)
        STEAM理念下的社区少儿机器人课程设计(刘芝怡,教育现代化,2021)
        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现状与对策(熊焱生,常州工学院学报,2021)
        常州三杰精神的内涵及新时代价值研究(熊焱生,常州工学院学报,2020)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探索(常睿,装备制造技术,2021)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留学生全英文教学实践与探索(蔡晓丽,电脑知识与技,2020)
        10、完成课题5个
        校级重点教改课题“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李晓芳,2021)
        常州市社区课题“社区青少年机器人教育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刘芝怡,2022)
        校级教学建设项目“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网络课程)”。(刘芝怡,2021)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践类项目“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研究”(刘芝怡,2021)
        校级教学建设项目“常州三杰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研究”(熊炎生,2020)
        11、获得奖项2项
        “PYTHON绘图—Turtle库”获校级微课比赛三等奖(刘芝怡,2021)
        “穷举算法”获省级微课比赛三等奖、校级微课比赛一等奖(刘芝怡,2020)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