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成果精粹|后疫情时代高校公共日语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

来源: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作者:左俊楠、张蓓丽发布:2022-11-11 13:32分享: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左俊楠、张蓓丽共同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后疫情时代高校公共日语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课题编号:2020JDKT149),课题组主要成员:郭素英、赵秀英、张丽、成瑞、陆娟 。

后疫情时代高校公共日语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

一、高校公共日语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因此近年来,全国的高校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将课程思政贯穿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外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课程思政必然也是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
        新时期,随着高考外语语种选用日语的人数逐年递增,大学日语、日语二外等公共日语课程在高校外语教学中越发受到重视。我国高等院校公共日语教学既面临挑战,又迎来机遇。一方面,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中等日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日语高考生群体数量逐年攀升,对高等院校的大学日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另一方面,2020年11月3日,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威海)召开,会上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并对新文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做强大外语、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高校公共外语教学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在此大背景下,大学日语教育如何把握时代机遇,直面挑战,积极应变,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探索大学日语教学改革方向,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成为一项重要命题。而且由于疫情防控的实际需要,线上教育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发展趋势,高校在探索公共日语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路径的同时,应大力加强日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从而使得人才培养模式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相关课题的先行研究与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颇丰,比如:高德毅(2017)在《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阐释了“课程思政”的理念,强调学校教育应具备360度德育“大熔炉”的合力作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刘淑慧(2017)在《“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中提出了如何运用新媒体信息技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田鸿芬(2018)在《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中从三个方面推进课程思政。安秀梅(2018)《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管洁(2019)论“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基础日语》课程教学设计;郭敏(2019)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日本文化”教学改革探索;陈丹(2019)日语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导入等。
纵观此类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学者对该课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专业日语课程上,而对大学日语和日语(二外)课程的思政建设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原因在于相比英语高考生小语种高考生还是占少数,很多高校刚开始设置大学日语课程,选课人数有限,日语基础参差不齐,因此高校公共日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和具体措施的研究尚有很大空间。

三、高校公共日语课程思政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学科与教师发展方面
        1.人数众多,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2.学科边缘化
        3.机会不足,发表论文渠道较少
        4.科研项目申报困难
        5.专业竞赛数量不足
        6.成果认可度不高
        7.生存压力大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加大对日语专业教师的培养,扩大文科背景教师的话语权,增加日语教师申报课题、学术研究、职称申报的名额和机会。日语教师自身要积极转变视角,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努力探索出一条新型路径,踏实地在教学实践中磨炼教学技能和方法,打磨精品课程,构建全媒体教学资源平台,结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家国情怀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方面
        1.大学日语教材种类少
        2.课堂教学立体化资源不足
        3.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普遍不足
        4.没有适合日语文字输入的大学日语教学平台
        5.教师使用教学平台、教学工具的意愿不高
        对此高校要积极引进最优质的的日语教学平台,不断增加培训机会,让更多的日语教师敢于使用教学平台、擅于使用教学平台、乐于使用教学平台。教师要对新鲜事物抱有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学习新平台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实践总结出各平台的优缺点,选取最优方案,并及时给予平台开发方反馈,有利于产品开发方在产品逻辑、用户界面、系统稳定性等方面的不断优化。

(三)教学过程与课程设计方面
        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够,对思政元素的敏感度不高,难以把握多维评价。对于学生的价值观的塑造和引领来自于任课教师、专业辅导员、课堂、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如何客观真实地评价大学日语课程的思政效果是今后不断深入探索的课题。
        大学日语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加强对中日跨文化交流与多元文化理解,进一步进行问题意识培养与批判思维训练,实现语言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能力的综合提升。培养学生的世界性眼光和国际意识,这一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教师首先要强化自身育人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加深对思政和思政元素的理解,加强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断学习。提高“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能力,要加强教学研究的能力,推进教学改革的理论支撑。要利用符合时代要求的教材,运用优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传统的“学日语”(「日本語を学ぶ」)转变为“用日语学”(「日本語で学ぶ」),提升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四、公共日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案与评价体系

        在新时期的教学环境下,充分利用全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建设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学环节,充分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
1.将“思政”融入考核机制,课程评价体系精细化。
        学生的总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除传统的出勤率、课后作业和随堂小测试以外,还包含学习态度、课上发表、课堂互动活跃度等评价指标,以建立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线上和线下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方式。传统课堂评价考核模式重点在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正确性、口语发音的标准化和流畅性,而将“思政”融入“过程”教学的动态式评价体系以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为核心指标,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和获得感。将所学单词和语法等知识点运用于表达自我、陈述个人价值观、弘扬民族和本土文化,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聚焦人与社会、对所处世界进行深度思考和沉浸式体验的日语教学空间。并根据学生的话题参与度和思考深度进行评分,鼓励学生从全新视角和立意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2.构建全媒体自主学习平台,服务趣味课堂,以教促学。 
        公共日语课的学生学习日语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语言水平也参差不齐,授课方式必须轻松、有趣,让学生获得坚持学习的动力。可以利用费曼学习法的“以教促学”,组织学生打造自媒体平台,向日语爱好者展示学习的成果,在传递信息与知识的同时,实现沉浸式深层阅读和内化型学习过程。比如使用日语时事新闻语料,在原有音频的基础上增加可视化元素,分享文本分析方法和心得体会,就日本网民的态度进行翻译,对新闻事件本身和国内外的不同声音做出评价和解读,了解不同语言背后的思维差异以及双方价值体系下制定出的不同行为规则。多语种、多元文化的交流方式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强化外语能力的同时传播客观、正面、积极的价值观,做好新时代中国文化输出的优秀桥梁,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也让国内网民尤其是大学生受众群体理智对待各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树立网络安全观和法律责任意识。
3.全面掌握网课平台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不断改进监督手段。
        线上教学和常规课堂教学相比,存在缺乏互动,不能及时获得学生反馈等问题。因此教师要掌握课堂派、腾讯会议、超星、itest等网络平台的使用方法,通过综合比较各平台的优缺点,选择适合日语授课、考试的平台,不断改进监督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通过平台进行线上小测试,根据平台统计的数据对错误率高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及时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夯实基础。此外,影子跟读、听写单词、分角色情景对话等环节也可以拍视频和照片将成果上传至微信群,请学生自评互评,不断细化评价体系,有效评估学生在线学习和课下自学的质量,更有针对性地督促学生。 
4.深耕教学素材,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
        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学资源进行理论深耕,选取与学生学习、就业、生活相关的思政素材,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诵读例句、教师讲解、学生翻译等教学活动,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此外,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日语能力,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时政新闻、人物报道、动画故事、文学名著选段等,用日语讲述中国故事,学有所思、学有所感、学有所得。但是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高中日语学习时间较短,语言基础不扎实,全程日语授课学生已经不容易听懂,加之课程思政的观点用日语表达出来较为生硬,专业词汇的听取和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更有难度,需要不时辅助汉语进行解释说明。日语教学中可融入的课程思政切入点相当丰富,除了从文化差异、国际关系方面的切入以外,还可以结合其他专业领域进行挖掘,比如通过阅读科技类的文章来普及热门词汇的日语说法,介绍中国科学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克服万难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带领学生用日语回顾那段峥嵘岁月。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