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精粹|大学英语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淮阴工学院王雅晨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外语教育“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专项课题“大学英语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研究”(课题编号:2020WYKT069),课题组主要成员:孙建光、马星宇、刘玉君 。
一、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在混合式教学中,“交互”这个概念很重要,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引导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更要引导学生进行与信息技术的合作。因此,作为连接课程与学生的桥梁,教师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能力水平,决定了最终的教学效果。然而,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能力普遍存在不足,特别是在教学法上准备不足。相比其他学科,大学英语有更多的特殊性:(1)大学英语课程是公共基础课程,面对的是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受众很广、影响深远。(2)大学英语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英文文化素养,责任重大。(3)近些年,大学英语课程一直在改革中。
在“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中。因此,大学英语教师急需做好混合式教学能力的提升。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大学英语教师们对混合式教学的态度和能力现状和影响大学英语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并发掘能有效提升大学英语教师提升混合式教学的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在将这些方法实践到大学英语教学之后一段时间之后,将会对大学英语教师混合式教学实践情况进行跟踪,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二、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大学英语教师们对混合式教学的态度和能力现状和影响大学英语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并发掘能有效提升大学英语教师提升混合式教学的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影响大学英语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的具体因素是研究重点。本研究的第一步旨在深入了解大学英语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现状。研究现状,是为了更好的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发掘导致这些不足的因素,从而进一步实现本研究的第二步,即思考哪些因素能够影响混合式教学能力的提升。也只有充分了解影响能力提升的因素,才能实现本研究的第三步,即针对这些因素、提出行之有效的提升大学英语教师混合式能力的途径。三、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问卷和访谈都是为了通过不同形式和内容,多角度、全方面把握大学英语教师对混合式教学能力的认知、能力现状和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但如何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何设计问卷和访谈的具体内容才能真实反映国内大学英语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的现状和发掘出影响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则具备相当的难度,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
第一步,本研究将会回顾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的相关文献,从中发现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二步,从问题与不足出发,本研究提出了全新的研究角度,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第三步,根据三个研究问题分别设计问卷和访谈,对长期从事一线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进行前测,旨在通过不同形式的选择、量化题和开放式问题,深入挖掘大学英语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能力现状、影响或阻碍提升混合式教学能力的具体因素。第四步,汇总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第五步,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提出能有效提升混合式教学能力的理论方法。最后,形成研究报告。
五、问卷访谈结果分析
1. 参与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参与调查的教师共63名,都来自省内双非普通高校。其中男教师8位,女教师55位。年龄分布上,30岁以下年龄的教师最少,仅1人;31岁-40岁年龄段的教师12人,41-50岁年龄段的教师44人,50岁以上的教师6人。教龄分布上,比例最高的依次是11-15年,5-10年,16-20年,20年以上,0-5年。教师职称方面,教授1人,副教授15人,讲师47人,助教0人。所教课程方面,集中在综合读写和视听说教程。从基本情况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师以女性教师居多,且年龄和教龄都比较集中,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讲授所占比例为1%,副教授所占比例为23.8%,讲师所占比例为75.2%,职称结构上还有待改善。
2. 大学英语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认识及态度
图表一:您是否使用过“混合式教学模式”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全部的受试教师基本都知道混合式教学模式,其中54.55%的教师表示非常了解混合式教学。全部的受试教师非常愿意或者愿意将混合式教学运用到大学英语课堂中。如图表一所示,偶尔和有时将混合式教学融入到大学课堂的教师占到90%,其中有18.18%的教师经常使用混合式教学。这说明大学英语教师将混合式教学中的意识比较强,需要比较迫切。3. 大学英语教师混合式教学的能力准备因素
图表二:能力准备的几个方面
从图表二可以看出,受试教师认为在为混合式教学融入到大学英语课堂前的准备阶段,最重要的能力是教学技术能力,其次分别是素质、适应能力和心态。问卷中对这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进一步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教学技术能力方面,受试教师认为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和教学策略的不断完善;素质方面,受试教师认为最重要的是坚持与合作精神;适应能力方面,最重要的内容是不断反思的能力,其次是沟通交流的能力;心态方面,不断更新的教师视野和观点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方面。4. 上述因素中最重要、最具挑战性的因素
图表三:最重要的影响教学能力准备的因素
图表四:最具挑战性的影响教学能力的因素
从图表三和图表四可以看出,受试教师普遍认为教学技术能力是影响混合式教学能力准备中最重要、也是最具挑战性的教学因素。在问卷中对这几个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有92%的受试教师认为应该多学习多媒体技术以提高混合式教学能力,89%的受试教师认为应该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多种多种的课堂活动。这说明大学英语教师对多媒体技术在混合式教学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只有53.85%的教师认为自己会制作微课,30.77%的教师非常同意自己会用网络给学生补充学习资源,只有7.69%的教师认为自己很清楚哪些教学内容放在线上教学、哪些放在线下教学,46.15%的教师比较同意自己会对学生线上发言的时间、时长、发言量和发言情况进行统计,30.77%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调整面授教学进度,23.08%的教师认为自己非常鼓励学生的合作式学习。5. 如何有效帮助大学英语教师做好混合式教学能力的准备
图表五:教研组教师互相学习、分工合作、共享备课资源
图表六:教学中遇到技术问题时,总有工作人员能帮助我及时解决
图表七:院或系部定期举办混合式教学能力讲座
从图表五可以看出,接近三分之一的受试教师认为无法互相交流学习、互相分工协作、教学资源不能共享。从图表六可以看出,超过60%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服务工作一般。从图表七可以看出,接近一半的受试教师不认为院或系部举办了可以充分提高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的讲座。6. 访谈内容
在访谈中发现,虽然受试教师对混合式教学并不陌生,也大都赞成将混合式教学运用到大学英语课堂中,但很多受试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真正涵义了解的并不够。大部分教师认为混合式教学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简单叠加,且仅仅是形式上的混合,即一部分教学内容由线上完成,另一部分由线下完成。因此,对于如何在混合式教学中如何平衡线上和线下教学,大部分教师表示很茫然、甚至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同时,大部分受试教师认为以自身目前的教学信息技术能力,无法胜任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教学信息技术能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微课的制作、网络平台的使用和网络资源的挖掘等方面。
7. 总结问题、追踪教师混合式教学情况
根据问卷及访谈的结果分析,可以将大学英语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准备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如下:
1)微课制作技术不足
2)网络平台使用意识及能力不足
3)混合式教学中,如何分配线上线下教学内容能力不足
4)教师间经验交流不足、互相学习机会不足、教学集体备课不足、分工不足
5)信息技术服务不到位
六、主要改革成果
1.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收集和整理,详细了解了大学英语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准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 通过对问卷和访谈内容的整理,深入了解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方式的态度、详细阐述了影响大学英语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和找到能有效提升大学英语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3. 影响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
1)教师的教学信息技术能力
2)教师的素质
3)教师的心态
4)教师的适应能力
4. 解决途径和方法:
1)举办微课制作专题讲座,目的在于提高教师制作微课的技能
2)举办网络平台使用的专题讲座 ,目的在于提高教师使用网络平台的意识和能力。内容包括如何给学生布置作业和测试、补充网络资源、收集学生网上学习情况、课堂发言情况等。
3)开学初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资源的收集和补充,并确定课程组教师分工内容。
4)积极组织教师听各种混合式教学的讲座,并进行经验交流讨论,目的在于提升混合式教学能力,包括如何平衡线上和线下教学。
5)定期集体备课、交流混合式教学经验,目的在于及时了解各位教师的混合式教学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改进。
6)及时向信息技术服务人员反应问题,确保教师信息技术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七、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1. 成果水平:本研究填补了国内外关于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的专门研究,深入了解了大学英语教师们对混合式教学的态度和能力现状和影响大学英语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并发掘了能有效提升大学英语教师提升混合式教学的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本研究具备了较高的水平。
2. 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本研究发现了影响大学英语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大学英语教师目前混合式教学能力发掘了能有效提升大学英语教师提升混合式教学的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这不仅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更新了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从而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所以,本研究具备较强的实际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