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精粹|“双创”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配套教材建设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张伟、陈扣洋共同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双创’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配套教材建设”(课题编号:2020JDKT097),课题组主要成员: 吴建国、王明艳、吕文静、曹韦璇、孙晔、陈伯余。
一、成果内容及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具有“专创融合”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教材更是缺乏,无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全过程中,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呈现“专创”“两张皮”的现象。研究成果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为切入点,研究“双创”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配套教材建设的问题,力争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全覆盖。其中,“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和配套教材建设是课题研究的重点,如何落实“专创融合”促进专业与创业从剥离走向融合是课题研究的难点。当然,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并非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地创办企业,而是要在他们心中播撒“创新”“创业”意识的种子,这样,一旦时机成熟便可生根、开花、结果,进而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成果构建了“双创”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单元式”课程体系,解决了“专创融合”教育的核心问题;
课程体系是落实“专创融合”教育的核心问题。鉴于目前高职院校尚未形成系统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成果构建了“单元式”课程体系,该体系集“通识知识、技能训练、种子孵化、精英培育”于一体,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基本技能课程”“专创融合能力提高课程”“创业实践综合课程”四个单元,将“双创”教育课程融合到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四个单元从理论到实践,从专业到创业,既有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双创”基础类必修课程,又面向有创业潜质和有意向的学生开设的“双创”选修课程,还有面向已经开展创业实践的在校生开设的“双创”高端孵化课程,既兼顾全体学生对“双创”知识的需求,又能满足创业精英人才的培养需求,体现了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不同层次的融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全覆盖,解决了“专创融合”教育的核心问题。(如下图“单元式”课程体系框架图)
2.开发了“专创融合”特色教材,解决了“专创融合”教育的关键载体缺乏的问题;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载体。“专创融合”教育不仅体现在课程体系中,更要渗透到每一门课程及配套的专业教材中,这是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但目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科学的“专创融合”配套的专业教材。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文件精神,课题研发了特色教材《装饰图案创新训练教程》。该教材是“专创融合”课程《图案艺术设计》的配套教材,为打破传统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教材以创新创业“能力递进式”培养为主线设置五大模块,在每个模块建设和各个教学环节中植入“创新创业”意识的种子。模块一:“通识能力(基本知识+创新思维培养)”; 模块二:“基本技能训练(创意设计+创新表现)”; 模块三:“创新能力提高训练(创新应用+拓展)”;模块四:“专业技能实战演练(技能大赛+课程实习)”;模块五:“创新创业实践启动(创业启蒙+体验)”。教材形成系统的“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实现了“双创”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全覆盖,解决了“专创融合”教育的关键载体缺乏的问题。(如下图“专创融合”配套教材结构图)
3.搭建了基于“专创融合”的实训平台,开发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促进“专创融合”的实质性进展;
平台是落实“双创”教育的基础,项目是保障“双创”教育能落实到实处的途径。为凸显“专创融合”“育训结合”的改革理念,依托平台开发实践项目:如“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创新创意设计实训项目”“综合应用拓展实训项目”“专创融合实战演练项目”“设计与管理训练项目” “创新创业实战项目”等,项目顺序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拓展、由单一到综合的循序渐进的“能力递进”式的培养路径,以利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借以促进“专创融合”的实质性进展,为真正实现“专创融合”打通“最后一公里”。(如下图: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研发图)
4.构建了“跨专业合作”的“研究型”教学新模式,解决了“专创融合”落地实施的技术难题;
“双创”教育的需求催生了人才培养模式的与时俱进,构建“跨专业合作”的新模式,成为解决“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跨专业合作”的新模式不受课程或院系的专业划分限定,无论是研究内容的跨专业,还是教师、学生、资源的跨专业,都不受限制。在这一模式中, “无界化”理念是思想精华,“跨专业合作”是基本出发点,“研究型”教学是在“跨专业合作”下呈现的新的教学姿态,模式中,每个人都能最大化地发挥自己在本专业领域的优势和价值,共同推动课程整体项目的进程。与传统模式相比较,“跨专业合作”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更有利于优势互补、跨界合作,有效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专创融合”落地实施的技术难题。(如下图“跨专业合作”的“研究型”教学过程图)
5.组建了符合“专创融合”特点的“多元化”教学团队,提高了“双创”教育的执行力;
建设符合“专创融合”特点的“多元化”教学团队,团队不受专业划分限定,每位老师就授课的内容和板块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教学环节,最大化地发挥自己在本专业领域的优势和价值,共同完成从项目选题、方案构思、创意设计、成果表达、产品落地、创业孵化等全过程引导,共同促进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跨界合作,更好地促使“专与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拧成“一股绳”,实现合作育人的职教理念,提高“双创”教育的执行力;
6.创设了具有“专创融合”特点的校内工作室,实现从创意构思到创意落地,促使学生向“创客”身份的转换;
校内工作室以“学生—学徒—职员—创客”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为路径,开设具有“专创融合”特点的校内工作室《手绘涂鸦体验作坊》《纹样创意设计工作室》,工作室采用线上+线下同时运营的模式,开启创业启蒙与体验环节。线上,邀请具有创业经验的校友同台管理,引导大学生了解市场营销规律,学习商业运营模式;线下,依托校内工作室营造大学生自主创业氛围,为培养创新创业主力军打下基础,这样一旦时机成熟便可生根、开花、结果,借以促使学生向“创客”身份的转换。
二、成果水平及推广应用价值
成果以“双创”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配套教材建设为重点,通过分析目前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立足于专业角度,围绕课程体系的建设,在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研发特色教材、组建跨专业师资团队,创新教学模式、拓展实践平台、研发实践项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和路径,以保证“专创融合”的落地实施。相较于以往的研究多是从创新创业自身角度,研究其发展现状、历史进程、市场机遇、政府决策、应用价值等问题,本课题研究角度和思路有所不同。
研究内容呈现系统性和渐进性特点。研究内容“课程体系的建构—配套教材的开发—实践项目的研发—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团队的组建—-校内工作室的开启”等,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循序渐进而又循环往复,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前提与基础,后者是前者得以实施的保障。
研究成果创造性地提出构建“双创”教育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研发符合“双创”教育需求的专业教材,开发“专创融合”实践项目等颇具建设性的意见和观点;尤其是在教材建设方面,《装饰图案创新训练教程》更是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并提出了“能力递进”的“单元式”课程体系的理念及“跨专业合作”的“研究型”教学新模式等,解决了一系列难题,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全覆盖,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机制。
研究结果既着眼于当前,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测性,可操作性强,具有推广示范作用,应用前景可观。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在我院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中;推广应用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推广应用在高职高专校本特色教材的开发中;推广应用在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团队建设、课程实习、工作室建设等各类项目中,推广应用在“政行校企”合作课题研究中《基于瓷刻艺术的传统技法与创新研究》《打造红色文化主题街区,赋能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关于政行校企合作共建盐城非遗国际学院的构想》等;并在毕业设计及毕业生就业创业中全面实施和推广应用;通过创业计划书撰写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设校内创业工作室,把专业技能融入到创新创业实践环节中,实现从创意构思→方案设计→产品制作→商品转化,让创意落地,师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多次获奖,营造了“专创融合”改革的良好氛围,为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从剥离走向融合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后期将进一步深化研究成果,加大成果的积累和理论提升,强化技术落地与推广应用,探索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双创”教育工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纳入政府“十四五”规划,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的合作路径,形成长效育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