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精粹|数字经济环境下会计专业课程群改革探索与实践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刘正兵、施永霞共同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省“高校专业课程群和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专项课题“数字经济环境下会计专业课程群改革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20NDKT004),课题组主要成员:涂荣学 。
本课题重点研究在数字经济时代下,聚焦产业链、人才链、专业链、创新链,打造复合型立体化专业课程体系,面向小微企业“业、财、税、审”一体化岗位进行数字化转型赋能,提升数字化人才保供能力;通过对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现代商务服务”标杆专业集群高水平专业课程群子项目以及大数据与会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具体对象研究与实践,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意义:
一、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群的教学成果
全面高质量完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任务,核心是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是面向现代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适应数智经济发展新趋势,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化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群),赋能现代服务业产业升级急需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高地。我们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智慧商贸行天下”的办学理念,对标智能财务核算师、智能财务工程师、智能财务运营师、智能财务规划师的岗位要求,以“互联网+会计工厂”为载体,搭建政、行、校、企多元共生的小微企业智能财税服务产教融合实践育人命运共同体,创新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工厂化”实践教学模式,大规模、精准化培养通技术、精业务、能创新、会协作、有担当的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经过5年的课程(群)设计、开发、探索与教学实践,形成一系列成果。
以“互联网+会计工厂”平台为载体,“工厂化”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面向大数据与会计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引领小微企业智能财税服务技术发展,数字化赋能,改造传统会计专业,通过高质量数字化专业课程建设提高数智型、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规格;建成了高水平“真账真做”实践教学金课与会计情商、财务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思政课程,实施校内现代学徒制,开展以“满足企业实际智能财税业务个性化需求”为准绳的全过程、非标准化教学评价,知技德相融,育训结合,全面推进规模化、精准化“会计工匠”培养;运用AI、OCR、RPA、互联网+等新技术,打造新型理实一体的“工厂化”课程环境,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2016年以来通过课程建设实现了人才培养的“五大”转变:从校企合作到以“互联网+小微企业智能财税服务”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转变;从小规模、程式化、仿真化实践教学到规模化、非标化、工厂流水式实践教学方式的转变;从“知技”传授到以“提升学生企业智能财税业务处理能力”为核心的“知技德融合”教学内容的转变;从核算型会计人才到面向智能财税产业的“数智型”、“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规格的转变;从传统文科实践教学到引企驻校,应用智能财税行业前沿技术打造理实一体的“工厂化”实践教学环境的转变。通过转变与创新,形成了实践育人新模式,达到教师能教、乐教,学生肯学、会学,产业能用、好用的效果,在高质量大数据与会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主要解决了专业实践教学如下教学问题:
(1)解决了由于财务数据安全而引发的大规模“真账”实践教学难的问题。
(2)解决了由于教学内容与最新行业实践脱节而难以适应大数据与会计新专业要求的问题。
(3)解决了专业实践教学非标准化评价与精准化培养难的问题。
(4)解决了人才培养“育”“培”融合难的问题。
(一)核心成果主要内容
1.利益驱动,创新模式,规模化真账实践教学
运用利益驱动法,发挥产教融合主体“供需双重身份”优势,搭建“学校建标准”、“教师能科研”、“学生能实践”、“企业能增效”、“专家能服务”、“政府能监管”互利共赢的互联网+会计工厂新模式。联合江苏安盛,运用“十五步”流水作业法,实现3000家小微企业智能财税流水作业,创新“工厂化”办学理论,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校内大规模、工厂化顶岗实践,累计服务97个班,4000多学生,31万学时,产教共育“能用、好用”的会计工匠。
2.技术创新,数字赋能,适用发展新要求
以互联网+会计工厂平台为支撑,创新互联网+会计工厂技术,聚焦专业发展与智能财税产业发展对接,以数据驱动、普惠共享、智能算法为抓手,数字化改造小微企业财税服务,打造“1(数据思维)+1(技术工具)+N(应用场景)”数字化课程体系,数字赋能专业群,基于“企业财税个性化需求”创新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智能财税”技能证书对接,全面提升数智型、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规格,适应产业发展与专业发展新要求。
运用资源整合法,对标真实业务需求,校企协同开发江苏省“十三五”重点教材-《财务管理》《互联网+会计创新创业实训教程》等教材,混编执教,开发了江苏省“十三五”在线《财务管理》课程、江苏省“十四五”职业教育首批在线《财务管理》精品课程等,注重学生企业智能财税业务能力培养;对标企业用人素养要求,开发《会计情商》《财务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思政课程,强化责任、使命与担当;对标企业文化培育要求,协同开展“党建联盟凝共识、关爱青年聚合力”文化育人,知技德相融,培养学生的硬技能、软实力、健全人格,营造“三全”育人新格局;获得省级“最美职校生标兵”2人,省级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贡献奖1项,“江苏省技术能手”3人,“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1人。
3.教法创新,非标准评价,实现精准化培养
独创“十五步”流水教学作业法,将小微企业智能财税作业过程进行“十五步”流程再造,实现教学过程数字化、实践环节流水化,打造技能金课。按生源、学情进行“普职衔接”、“中高职衔接”分类培养;按企业个性化需求,实行“一企业一人一策”,试点“安盛班”校内现代学徒制,以“满足企业实际财税业务个性化需求”为准绳进行非标准化教学评价,实现人才精准化培养。
4.数字课程场景,行动学习,促进育培融合
运用工作场所方法,教学环境工厂化、学习载体项目化、教学团队双师化,行动学习,做“真账”中教、做“真账”中学,打造3000M²理实一体数字化、工厂化教学环境,提升学习效果,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育训融合,推动会计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衔接与延续,促进省级金融财税X证书、省级学业水平测试、国培省培政策落实,服务师资水平提升与企业会计人才继续教育培养。
(二)成果的创新点
1.课程创新倒逼育人机制创新
依托互联网+会计工厂技术平台,课程建设整合南京市财政局、江苏省商业会计学会、江苏安盛财务集团、学校、教师以及专业群学生资源,搭建“七位一体”的课程共同体,利益驱动,发挥合作主体“供需双重身份”优势,形成可持续的协同育人机制。技术创新,提升小微企业会计服务效率40%;模式创新,将教学直接服务于企业财税服务过程,实训效能提升2.3倍;七位协同,双管齐下,共育产业能用、好用人才,互利共赢,解决了产教融合根本动力问题。
2.课程创新促进育人理论创新
借鉴工科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财经类专业“工厂化”办学理论,2016年在全国率先提出“互联网+会计工厂”工厂化教学概念与模式,打造全省唯一的会计类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实践教学与企业智能财税作业相融合,以企业数字化财务信息为生产要素,实现教学环节工序化,流程工艺化,组织流水化,数量规模化,以会计工厂为载体,行动学习,破解会计专业学生校内大规模顶岗实践难题。
3.课程创新激发教学方法创新
对接互联网小微企业财税服务职业标准,基于智能财税作业过程,将教学过程数字化、实践环节流水化,独创“十五步”流水作业教学法,将实践教学过程与小微企业财税服务生产过程相统一,校企协同物化新教法,开发省级重点《财务管理》《互联网+会计创新创业实训教程》等,以满足小微企业实际财税服务个性化需求为考核标准,化解大规模工厂化实践教学与个性化、精准化培养的矛盾,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将实践教学转化为生产力,企业、学校、学生互利共赢。
4.课程创新实现教学环境创新
运用工作场所理论,引企驻校,运用“AI、OCR、RPA、互联网+”新技术,打造集多种新技术于一体的国家级数字工厂生产性实训基地,首次将财务机器人引入会计课堂,教学环境工厂化、学习载体项目化、教学团队双师化,提供实习岗位600个/学年,实现做中教真教、做中学真学;育培融合,先后完成国、省级培训项目11个,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与继续教育7万多人,实现收入720多万;教学环境创新成果纳入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
(三)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依托课程创新与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成果斐然
依托实践课程创新与教学改革,我们承担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任务,建设教育部职业教育骨干专业1个、教育部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建设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现代商务服务”标杆专业集群建设子项目1个、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1个,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骨干专业1个、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1个、江苏省高水平高等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1个。
2.打造技术技能平台,建设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
建设互联网+会计工厂技术技能平台,对专业群进行“大数据”改造,建设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依托新生入学教育,实现100%认知实习,依托顶岗实习,实现100%“真账”顶岗实践,实现“安盛班”校内80学生个性化培养;“工厂化”教学提升技术技能水平,获得省级会计、智能财税技能竞赛一等奖5项、大学生知识竞赛一等奖1项、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一等奖1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孵化省级“大创”项目5个,连续5年同类专业录取分数线全省前例,社会认可度高。
3.课程群建设与改革孕育高水平师资,强化教书育人
通过课程群建设与创新,培育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江苏省 “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江苏省推荐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共青团干部1人,省级“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1人,承担了财经商贸类企业实践以及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与省级培训项目11个;强化教书育人,注重教师能力提升,获得全国教材建设二等奖1项,微课教学比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职业教学大赛一等奖1项,打造教授领衔的会计工厂专职教学团队1个、产业教授领衔企业会计师团队1个、柔性人才领衔服务支持团队1个;参与国家会计专业资源库并主持《审计实务》,开发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财务管理》等在线课程2门,国家重点规划教材2部,省重点规划教材3部,省重点教材2部,开发了校级在线课程28门;开展前沿动态研究,完成课题60余项,省级课题24项;发表论文100多篇,核心期刊22篇;申请著作权、专利权28项等。
4.课程体系能复制易推广,“经贸模式”受多方好评
我们通过海峡两岸校长论坛、中国高等财经教育校长论坛、江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中国商业会计学会高职教育改革研讨会等国内外会议分享建设经验。课程建设成果以“产教融合案例范式”入选《2019年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得到教育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领导与专家高度肯定。以“MPAcc互联网会计服务培养工作站”、“课程分工厂”的方式,与南京师范大学、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开展成果合作;苏陕共建,对口援建“陕西工商分工厂”;开展师资培训与交流,服务国内外400多所院校。
二、专业课程群部分课程建设方案(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
《财务管理》课程根据学校“十四五”专业发展总体规划、会计学院专业建设方案要求,结合课程基础及发展目标,制定课程建设方案。以2021-2023年为建设周期,并细化课程具体建设目标与年度任务、标准。课程建设方案分别从‘课程建设现状、课程SWOT分析、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内容、进度安排、预期成果以及保障措施’七个具体方面详细描述课程建设情况,科学合理,课程建设目标具体可行,达成度较高。课程建设以3年为诊改周期,按学年进行诊断与改进,以学期进行监测预警;课程教学诊改螺旋运行,以学期为诊改周期,每学期期中进行监测预警。
三、专业课程群部分教材建设成果(以财务管理教材为例)
《财务管理》教材是“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主要依据“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建设实施方案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编写而成。本书特色如下:(1)构建模块化课程内容,突出“社会需求型”人才能力培养。本书遵循“以生为本、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理念,结合企业经济活动,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共设“财务基础理论(包括财务管理认知、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预算管理、财务活动管理(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分析”四个模块。框架结构清晰,体现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从“记账型”财务向“价值创造型”财务转变的发展趋势。(2)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强化育人理念。本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财会行业职业价值观为灵魂和主线,以案例为载体,以实现增强学生“四个自信”为育人目标,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3)书证融通,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本书融入中级会计师资格证书《财务管理》以及CPA《财务成本管理》教材的内容,既满足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考证需求,又可作为企业培训的参考资料。(4)对接中国大学MOOC平台共享的江苏省”十三五“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在线开放课程。本书对接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共享的江苏省高校“财务管理”在线开放课程。通过发布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丰富的课程视频、教学课件、单元测验、单元作业和课外等教学资源,充分满足各层次主体的不同需求。
四、专业课程群部分教学资源建设成果(以省级财务管理在线课程为例)
《财务管理》在线课程是“十三五”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也是“十四五”职业教育首批精品在线课程。课程教学资源内容以自主设计和研发为主。课程资源类型丰富,内容多样,已形成集演示文稿(教学课件等)、教学视频(动画)、课程思政园地、实践实训、讨论、推荐阅读材料、单元作业、单元测试、学生学习成果展示、期末考试等为一体,总数达163项数字化教学资源。涵盖了9大教学内容项目(含课程导读)、8个思政园地,5种题型(含单选、多选、简单、填空、计算分析题),总题量达500的习题库等,充分满足各类学习者学习需求,做到了能学辅教,与时俱进。从中国大学MOOC看,第1次课原创视频占比56.63%,动画等视频占比84.34%;第5次开课原创视频占比34.36%,动画等视频占比42.94%(其中课程资源总数增加近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