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竞赛太神奇!来的大学生文理兼备,个个是“百事通”
10月19日,江苏省第十一届大学生知识竞赛文科组总决赛暨颁奖在江苏教育频道举行。今年共有来自全省100所高校、5万多名在校大学生参赛,最终有9名选手进入最后决赛,可谓万里挑一。
今天进入决赛现场的9名选手,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等8所高校,他们是从今年4月的笔试选拔中脱颖而出的。比赛分共答题、限时答题、抢答题、必答题、风险抢答、风险必答六个环节,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判断、连线等,内容涉及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学科知识和前沿进展。如用来制作医疗用石膏绷带的物质是什么,近视是否主要由遗传造成,素数是否又称为质数等等。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蒋心毅告诉记者,他还遇到了一道关于“月出”的题,“我们平常对日出日落的时间掌握的比较充分,每天差不多就隔两三分钟,但是月出的时间,每天要相隔半个小时到40分钟,这个不是大家很容易掌握的知识点。”
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刘元英认为,文科生确实有必要掌握一些理科的基础知识,“这个世界肯定是包括文科也包括理科,我觉得通过理科的学习,实际上也是更好地加强文科世界观的塑造。”
2004年开始,江苏省高教学会组织开展大学生知识竞赛,至今已举办11届,包括文科组和理工科组两个赛项。目的是为了推动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社科教育的交叉融合,强化大学生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知高度,促进大学生付诸跨专业、跨领域的学习实践。11年来,全省近68万人次参与到竞赛中,获奖总人次约4.7万人次;平均每届有92所高校、6万余名学子报名参加。本届大赛由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由江苏教育频道协办,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全程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协助。
“从一个人的发展角度讲,各方面的能力,各方面的知识,都需要进行综合的培养,所以我们南京大学在三三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里面,第一阶段里,我们主要就是以通识教育培养。”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谈哲敏认为,高校要将通识和专业教育相融合,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人才,“所以把这种通识的跟专业的培养结合起来,使得我们的学生,基础上更扎实,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更强,同样他也可以攀高峰。”
最终,来自南京大学的顾奕皓在竞赛中脱颖而出,赢得了1万元大奖。颁奖仪式上,江苏省高教学会宣布,2020年第十二届大学生知识竞赛理工科组比赛正式启动,全省理工科类专业学生将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比拼。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徐华峰 王健安 编辑/秀烽)